當江平遇上海浪

文字-A A +A

相較於江平,介紹諸位閱讀一位馮侖在 UMIWI.COM上的談話,

 x

 當江平遇上海浪

x

一隻青蛙,無論多大隻,當他生活在井裡不懂得跳出來,無論井有多大,他都是井底青蛙。中國十三億人在經濟發達之後開始活繃亂跳,有幾隻能跳得出來是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指標。

中國影劇界領導人江平,因為東京事件一脫而紅,能紅多久端看中國台灣兩邊政治搖擺的程度和方向。青蛙即使跳脫了井底,如果抬不起頭來,雖然眼前光明確還是不見天日,頭頂的天與他關係不大,台灣就有很多這樣的青蛙。

相較於江平,介紹諸位閱讀一位馮侖在 UMIWI.COM上的談話,他來台二十次,對台灣有異於一般中國人的獨到見解,難免有所保留可以瞭解,還是值得你花一小時聆聽,他可能也是一位公民記者!http://www.umiwi.com:80/video/detail2480

馮侖提到『人老心小』,人在如日中天之時,因為自信,會有比較大的心胸接納異己。

相同的道理逆向也是正確的,當一個人聽不進不同的意見時,不是老了就是跟不上社會進步的步調。挑戰是年輕人的特權,能挑戰表示你還年輕,挑戰別人也要挑戰自己,多方傾聽多面接納,不同論點消化吸收之後吐出來的才是自我,否則和井底那隻青蛙無異。也因為這個原因,公民記者無所謂『平衡報導』的問題,公民記者所說的每一句話都代表他消化之後的平衡。與Peopo 公民記者共勉!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10/10/31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好奇寶寶

老爹

這篇文章特好。特別是看到影音記錄http://www.umiwi.com:80/video/detail2480

只看到3分多,就不由得停下來,感謝您,且和您分享:

馮侖和一位觀眾提到到臺灣來覺得很中國。

我特別有感觸。

只是這種感覺越來越被政府官員給磨蝕了。

好奇寶寶

謝老爹

看完了,以下是我在該影片下第38則的回應。

看了這個節目,感覺對臺灣的自由有太多的溢美!尤其是新聞自由方面。

請看這篇在新頭殼的報導:你確定所看到的是新聞嗎? http://newtalk.tw/blog_read.php?oid=795

有朋友到大陸說有些網站被封鎖,所以拷貝全文,以饗大陸朋友!(希望新頭殼能諒解)

*******

我不喜歡寫有關媒體的文章,尤其是台灣媒體乏善可陳,寫起來心情非常沉重,畢竟這是我從事二十多年的行業,訴說它的墮落,不會讓我覺得光彩。但總是還有一些人抱著一絲希望把新聞當志業,而且還有許多媒體的讀者、觀眾或聽眾真的以為媒體是民主社會的第四權,對媒體的功能充滿期待,還在這行業裡工作的我們,可以對此麻痺不仁、視而不見嗎?

上個星期,我寫到一些公共媒體因為缺乏對自己法定角色的認知,恐怕會逐漸退縮,再度成為被政府豢養的「新聞農場」;我也寫到近來政府置入性廣告充斥,提醒馬總統他已經違反不做政治置入性行銷的承諾。 然而在媒體裡置入性廣告猖獗的程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這一星期之中,就有更鮮活、更嚴重的例子,讓我不得不再談它一次。

5月5日,中國福建省長黃小晶到台灣訪問,中國時報和聯合報隔日都用非常多的版面大幅報導,這是否過度誇大這項訪問的重要性姑且不論,很明顯地,其中包含了置入性的政治行銷。 雖然這些報導都掛著記者的名字,形式樣態都像新聞,但曉得內情的人告訴我,中國時報沒掛責任編輯名字的那半版吹捧福建政績及投資環境的報導,便是置入性的廣告。然而,一般讀者是無從分辨那些是新聞,那些是廣告的。

聯合報相關版面中也有隔開的半版,是專門宣揚福建的新聞。這樣的新聞處理方式透露出詭異,我心中也有很大的問號。 如果我的瞭解沒錯,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還是禁止中國政治性廣告出現在台灣媒體上的,陸委會對此可以不聞不問嗎?

另一樁幾乎所有報紙讀者都無法錯過的置入性報導,是有關佛光山星雲大和尚在凱達格蘭大道所辦的佛誕節活動。5月10日四大報,包括自由、蘋果、聯合和中時,都一致地用顯著的整版規模大幅報導,而且也都掛上了記者的名字,呈現上和其它新聞版面沒有多大差異,只有報角邊出現專輯的字樣。關心這議題的人曉得這是代表置入性新聞,但一般的讀者不會知道其中的區別。 諷刺的是,星雲大師2009年開辦可能是全世界獎額最高(每名得獎人一百萬新台幣,美國普立茲獎才一萬美金)的新聞獎,獎勵新聞典範、新聞專業、新聞教育及新聞圓夢,卻自己以大剌剌的方式買新聞,破壞典範、傷害專業、教壞記者,讓新聞夢碎。星雲大師是出家人,我們不好說他財大氣粗,但他確實讓那些為他的新聞獎背書,而多少還有清譽的新聞界大老們顏面盡失,從此很難再向後輩及學生談新聞專業。

我舉這些例子是在說明,政府、外國強權、宗教是如何以欺矇的手段在騙取我們的信任、信賴和信仰。這些是屬於在報紙、目標比較大、容易被注意到的,至於每天在電視、廣播、網路出現的活動、遊樂場、餐廳以及各式各樣商品的置入性行銷更是氾濫成災、無所不在了。

三、五年前,媒體圈的人在一起,會笑中國媒體記者賣新聞收錢的醜態,曾幾何時,台灣的媒體和記者很多新聞也是秤斤秤兩地賣,居然大家現在都見怪不怪了。這不可能是兩岸交流的結果吧?兩岸交流的目的應該是要彼此提升,而不是相攜沉淪的。

其實,媒體的整體廣告營收從這種方式換到那種方式,不會因為採取置入性行銷而有所增加,只是手段卑劣,讓這個行業更加聲名狼藉而已。我擔心的是劣幣驅逐良幣,好的記者轉行,好的媒體退出市場,有識見的讀者、觀眾、聽眾掉頭而去,台灣的報紙、電視、廣播從此再無可留戀之處。

至於我是公民記者好奇寶寶,是因應臺灣媒體被財團經營後,不報上不了媒體新聞後的產物,自己報新聞,但也是自己爽而已,看的人不多,不能造成全國事件。

我的網址:http://www.peopo.org/curiosity
特別關注在廣慈博愛院BOT案及南港202兵工廠議題。

好奇寶寶的市府樂生直擊 實況錄影:樂生青年臉書呼籲【要求郝龍斌道歉、捷運局長下台!】北市府違背停工承諾,新莊機廠岌岌可危事件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66854

這是一個好例子,公民記者報導,但傳媒沒有報導,臺灣沒有多少人知道這件事。

不過公民記者也有突圍的,例如大暴龍的怪手開進稻田中。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57987

看到覺得很想哭-怪手開進稻田裡農民北上抗爭 http://www.peopo.org/portal.php?op=viewPost&articleId=58713

5

加入時間: 2007.07.22

謝明海

加入時間: 2007.07.22
2,334則報導
402則影音
6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當市長很輕鬆嗎?

2024-06-25
瀏覽:
1,426
推:
0
回應:
0

如果開放種電,農民以後要吃什麼?

2024-06-24
瀏覽:
1,644
推:
13
回應:
0

你說有沒有道理

2024-06-23
瀏覽:
1,804
推:
9
回應:
0

你雖大,我不怕

2024-06-21
瀏覽:
2,631
推:
29
回應:
0

用一句話來形容AI的發明有多偉大

2024-06-21
瀏覽:
3,445
推:
9
回應:
1

【晚年】的回憶 句句都是感恩

2024-06-16
瀏覽:
3,675
推:
25
回應:
0

母語

2024-06-15
瀏覽:
4,459
推:
7
回應:
0

3G 4G 5G >>>人類的新石器時代

2024-06-05
瀏覽:
2,853
推:
2
回應:
0

不為今生求來世

2024-06-03
瀏覽:
4,993
推:
19
回應:
0

當江平遇上海浪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78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78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