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愛樂 用提琴翻轉原住民教育

嵌入:
文字-A A +A

【記者劉羽珊、黃美娜/南投縣報導】南投縣仁愛鄉的親愛部落,一個用提琴翻轉原民部落的改變力量正在進行。悠揚的提琴合奏聲,在奧萬大森林中飄揚,時而婉轉時而激揚的樂聲,是由一群原住民孩子所組成的弦樂團——「親愛愛樂樂團」所演奏。創辦人王子建與陳珮文透過親愛愛樂的生命教育實驗,帶領原住民孩童,走出社會經濟的弱勢循環。

↑親愛愛樂樂團,是台灣第一個原住民弦樂團。照片提供/親愛愛樂

萌發於好奇的原民樂團

2008年,當時在南投縣仁愛國小擔任美術老師的陳珮文,私下在練習小提琴時,剛好被一名原住民學生看見,孩子因為好奇心的驅使,提出想要「碰碰看」的要求。王子建表示,當時的孩子並不是對他提出需求,而是對他的妻子陳珮文,不過作為一名老師,遇到學生提出需求時,他們都會盡力提供協助。而當時原住民學生出於好奇的一句話:「老師,那是什麼?」便意外開啟了王子建與陳珮文,課後輔導學生小提琴的大門。

一開始,王子建與陳珮文是以課後輔導的方式,讓想學習音樂的孩子,在不影響基本課業的情況下,利用課餘時間練習拉小提琴。王子建表示,當時輔導的前兩屆孩子,從國小畢業進入國中後,在以學科表現為導向的教學環境下,因為學習成績的不理想,而成為了被「放棄」的一群學生。陳珮文與王子建在接受《親子天下》訪問時談及,「說好要回來練琴的孩子沒有出現,再看到時全都變了樣,有的被黑道吸收、有的輟學做粗工,有的年紀輕輕已成孩子的媽。」有音樂天分的孩子,卻沒有良善的環境栽培,面對這樣的結果,兩人深感可惜。出於對孩子們的「放不下」,他們決定與草屯國中合作,以個人名義支出學費,讓孩子在草屯音樂班持續學習音樂,「把孩子帶在我們自己身邊,比較不用擔心他們路會走偏。」王子建說。

↑ 2006年,王子建與陳珮文前往仁愛國小教書。在因緣際會下,開啟課後輔到原民學童拉琴的大門。照片提供/親愛愛樂


↑親愛愛樂用音樂的力量,幫助資源匱乏的偏鄉學童提升生活品質,並走出弱勢循環。攝影/黃美娜

學琴、製琴、傳琴

至此,親愛愛樂還只是夫妻倆人,以個人的身分在帶領孩童學習音樂。直到國中要升上高中時,草屯國中無法再繼續提供高中孩子協助,因此王子建才決定申請立案——2014年,「親愛愛樂樂團」以公益演藝團體成立,而陳珮文與王子建,與親愛部落的孩子們,也正式以弦樂團的身分,於國內外的舞台上演出,更在2017年,前往奧地利參加維也納國際青少年音樂節(The Summa Cum Laude),並獲得弦樂組冠軍。

「買琴貴,修琴也貴。」於是王子建便上網訂購國外的製琴原文書,自學製琴和修琴,除了穩定樂團所需的樂器來源之外,親愛愛樂也協助其他團隊進行提琴維修。王子建解釋,台灣在音樂教育上的支持不高,許多家長雖然對音樂有熱情、會讓小孩學小提琴,然而一旦開始面臨到升學壓力,便會停止學習音樂。「他琴就不要用,閒置在那,然後他們就會捐出來。」而王子建便會將這些二手琴,再轉捐至學校、課後班、教會等有需要的團體。「那時候愛樂捐出去大概有三百多把」王子建表示,在協助的數量越來越龐大後,他認為應該將這樣的行動獨立運作,因此在2018成立基金會,透過「傳琴計畫」與自辦樂器銀行的模式,幫助願意投入音樂教育的偏鄉學校,取得可用的樂器。

↑ 每位來到親愛愛樂的孩子,都會在這個大家庭裡學習音樂。攝影/劉羽珊

「親愛」的大家庭

2019年,親愛愛樂實驗學校成立。王子建說明,成立實驗學校的原因在於,並非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考上音樂班。「尤其現在的音樂班除術科之外,對學科能力也有一定要求。」而實驗學校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提供這些學科能力低的孩子,也能夠有機會繼續學習音樂。不過,王子建也表示,親愛愛樂的孩子,其實並非全部都是因為喜歡音樂,所以主動來到樂團。陳珮文在《非常木蘭》專訪中說道,曾有三名小男生,都是來自同一個家庭,原先已經被社會局安置,但後來爸爸卻又突然現身,將孩子帶回部落。然而,回到原生家庭後,孩子並沒有因此受到比較好的照顧,常常過著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陳珮文不忍心,於是決定先將兩個大孩子帶回學校,跟其他同儕過團體生活,但沒想到他們的生父「買二送一」,將最小的也交給她一起照顧。

除了學生來源年齡跨度大之外,學生人數也不多,因此親愛愛樂在教學模式上採混齡制度。王子建表示,混齡式教學雖然會遇到不同年齡層學員學習速度落差的問題,但他認為這樣的關係就像樂團在合奏時,「如果每個人都想當強者,演奏是不會成功的。」有人大聲、有人小聲,只有透過互相合作,才能協奏出最和諧的旋律。此外,王子建也認為學習力高的孩子,會在指導其他團員的過程,學會同理與耐心;而學習力低的孩子,則可以有一個可仰慕的對象,做為學習榜樣,「親愛愛樂就是一個大家庭,不管程度好或不好,每個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團員石志祥在接受《大紀元》訪問時表示,自己當初是因為好玩才加入愛樂。但實際加入樂團後,他體悟到很多事情是無法一個人獨自完成的,需要很多人的幫忙才能辦到,因此讓他了解到必須對周遭的事物,懷著感恩心。

↑ 親愛愛樂以提琴作為媒介,希望透過音樂翻轉原住民的教育困境。照片提供/親愛愛樂

音樂的教育實驗 打破原民弱勢循環

實驗學校甫成立不久,便遇到疫情的考驗。王子建解釋,支持親愛愛樂運作的經費絕大多來自演出的售票收入,而在疫情之下,群聚活動被限制,導致音樂會無法舉辦,樂團的運作也陷入困境。因此親愛愛樂便另闢新路,推出實習餐廳,由年齡較大的成年學員經營,讓孩子們學做手工甜點、烤香腸義賣幫忙募款,並販售伴手禮,以彌補資金缺口。

「30年是一個循環。我們常常告訴孩子們,等他們長大後,至少要免費教兩名孩子學小提琴。」對於未來,王子建與陳珮文希望親愛愛樂的教育實驗,不只能夠在現階段帶領孩子走出弱勢循環,更希望能夠影響下一代回到原鄉,持續為當地服務。

採訪側記:

這次的採訪,我們親自前往了位在南投縣的親愛愛樂實驗中學。在未進門前,就看到有一群孩子在門口排演,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當天他們也有演出安排。透過與王子建老師的採訪,認識到許多對於音樂的不同解讀,獲益良多,亦引發許多思考。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07.04.03

輔大生命力新聞

加入時間: 2007.04.03
4,238則報導
2,342則影音
724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1:32

三峽碧螺春茶王 黃文雄堅持手工製茶

2024-11-18
瀏覽:
0
推:
0
回應:
0
2:32

從絕育到教育 化解流浪動物問題的創新實踐

2024-11-15
瀏覽:
3,413
推:
10
回應:
0
2:27

初布 將閒置布料做成MIT團體服

2024-11-13
瀏覽:
3,878
推:
1
回應:
0
3:11

1919食物銀行 幫助未獲社福補助的弱勢者

2024-11-11
瀏覽:
4,045
推:
1
回應:
0
2:18

婦女新知法律專線 30年8萬通電話諮詢

2024-11-08
瀏覽:
3,667
推:
0
回應:
0
1:47

魚菜禽共生 馮明芳打造自然農場

2024-11-06
瀏覽:
4,637
推:
4
回應:
0
1:38

宜大成立飛魚隊 以無人機發展低碳農業

2024-11-04
瀏覽:
4,898
推:
7
回應:
0
2:27

慢島劇團用偶戲揭熟人性騷擾 為兒童發聲

2024-10-31
瀏覽:
14,522
推:
3
回應:
0
3:05

教室養珊瑚 吳鎧任帶學童進行海洋復育

2024-10-29
瀏覽:
4,685
推:
3
回應:
0
3:17

視障鋼琴師吳承澐 用創作講述自己故事

2024-10-25
瀏覽:
6,677
推:
10
回應:
0

親愛愛樂 用提琴翻轉原住民教育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92,582篇報導,共13,175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92,582篇報導

13,175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