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忠侖公園結合在地特色實現生態教育

2023/06/09 20:00
12,356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林芷如、李漢坤/中國廈門市報導】廈門的中學教師李高雄,結合當地環境,為學生規劃了生態校本課程,同時,他策劃忠侖公園觀鳥長廊等多個生態園區,讓學生能夠近距離與動植物接觸,更深入地認識物種。學生們不再只從紙張與文字中學習動植物,而是走進鬱鬱蔥蔥的樹林,用雙眼看見棲息於林間的靈動生物。

照片

↑夕陽下的觀鳥長廊園區,志工們結束活動後準備散步離去。攝影/李漢坤

堅持三十年青少年自然教育

廈門全市中小學對照《廈門市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指標體系》,安排每學年超過十二小時的生態環境教育。當地配套的課程教材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園藝花卉、種植以及養殖。作為中學生物教師,李高雄在實踐生態教育的過程中發現,省內統一的教育內容並不適合每一個學校及每一位學生,種植及養殖更加適合農地面積較大的農村學校,而城市學校傾向於選擇園藝花卉作為主要課程內容。

廈門的氣候為南亞熱帶海洋氣候,擁有紅樹林等多種濕地環境,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是候鳥遷徙時的休息站。擁有豐富鳥類資源的廈門,目前已經記錄到400多種野生鳥類,牠們常見於市內各種濕地或公園。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教育體驗,李高雄在1997年調整教學方針,因地制宜發展「廈門市常見動植物的認知體驗」課程,並選擇廈門當地的鳥類作為教學主體,堅持了多年青少年自然教育。

李高雄規劃的生態課程體系透過自然觀察認識物種形態特徵、行為特徵及生態特徵,讓學生在看到動物時,就能迅速在腦海中尋找到動物的相關資訊。他指出,當人們看到一隻動物時,大多只能分辨這個動物屬於鳥還是其他物種,不知道這個動物的具體名稱以及它會做出什麼樣的行為。

李高雄決定從廈門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植物著手,讓學生將校園中的動植物用文字與圖畫記錄下來,帶著學生觀看生態紀錄片,並用標本等實物做呈現進行課堂教學。但因為一些動物數量少,很難找到標本,李高雄轉而選擇了雕刻愛好者製作的動物木雕,以及從專業機構獲取動植物的三維建模等相關動物實物紀錄資料進行授課。讓學生不止學到課本上單一的文字敘述,還可以利用自己的創造力、觀察力更深刻地學會如何與自然共處。

照片

↑正午的觀鳥園區長廊,志工透過觀察窗確認園區狀況。攝影/李漢坤

照片

↑篔簹湖觀鳥園區內「萬鳥齊飛」的場景。攝影/李漢坤

策劃忠侖公園觀鳥長廊

在李高雄進行了六年生態教育後,廈門一些鳥類愛好者在2003年自發成立了廈門觀鳥協會,他也加入了行列。李高雄看到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面積銳減的自然生態區域。「在不斷地開發下,動植物的生存空間逐漸縮小,動植物就會隨著慢慢集中,形成生態孤島這樣一個概念。」他說,「但這也給科普和體驗提供了資源。」

李高雄表示,鳥類不止出現在校園內,但組織學生到校外進行教學難免會有安全隱患。他在加入廈門觀鳥協會後,向擁有豐富鳥類資源的忠侖公園提議,在其生態觀鳥區設置觀鳥長廊,在保證鳥類正常生存的前提下,讓學生與其他市民觀察、學習與瞭解這些鳥類。此外,廈門觀鳥協會與忠侖公園管理方進行合作,面向觀鳥會成員及資深鳥友進行免費的觀鳥培訓,定期進行戶內和戶外培訓,作為志工引導市民現場觀鳥。

為了讓鳥類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園區之中,李高雄希望人的活動不要干擾到鳥類的行爲。他在規劃時盡可能減少觀鳥長廊佔用的面積,讓人在園區中活動的空間變小,保留原始的生態環境。忠侖公園的生態觀鳥區總共有四萬平方公尺,用柵欄隔開觀鳥區,開闢了一條250米的綠色觀鳥長廊。為了避免鳥類受到影響,管理人員還在廊道種植了爬藤植物,可在為人庇蔭的同時與鳥類隔離,並且在廊道兩側設置「綠色窗口」供遊客觀鳥。

觀鳥長廊的教學採取定時定點的方式。學生需要在忠侖公園預約觀鳥時間,志工在接受培訓後於觀鳥長廊進行陪伴教學。學生們在志工的帶領下行走在長廊中,借助望遠鏡等設備尋找著棲息在樹林間的多種鳥類。漫步至長廊盡頭,還有一棟建立在樹幹上的觀鳥樹屋,進入樹屋便可獲取生態觀鳥區的最佳觀賞點。透過在觀鳥長廊中的體驗,學生和市民可以在不影響鳥類棲息的前提下,近距離觀賞紅耳鵯、黑領椋鳥、棕背伯勞等20多種鳥類。

除了觀鳥活動之外,李高雄還帶領學生跟志工種植蔬菜、水果、藥草等作物。「這樣學生的認知體驗就不再侷限於文字和圖片,」李高雄說:「離開生活去談自然教育,那是在耍流氓。」讓學生不單只從課本上瞭解到動物,而是用雙眼直接感受動物的生命力,這才是李高雄作為教師認可的教學方式。

除了忠侖公園的觀鳥長廊,李高雄還參與了廈門園林博覽苑、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等生態園區的策劃:廈門園林博覽苑以杏林灣水域為背景,形成多島結構的景觀特點,展示中國傳統園林藝術和國際園林風格,同時也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和候鳥越冬地;在每年四月至十月時,栗喉蜂虎便會造訪廈門,五緣灣栗喉蜂虎自然保護區則為栗喉蜂虎提供了良好的繁殖環境,清洗巢穴並按沙土比例8:2材質構筑懸崖狀的土牆作為新巢區。據他所說,廈門園林博覽苑曾在廈門觀鳥協會的協助下,於短短兩個月內向五萬多名學生提供了觀鳥服務,其中包括鳥類圖鑑的發放及科普視頻的製作。

照片

↑在忠崙公園觀鳥園區內,廈門觀鳥協會成員所拍攝的白鷺。照片提供/廈門生物教師 觀鳥園區負責人李高雄

未來計畫與教育願景

在被問到未來對廈門的生態園區有何新的想法或計畫時,李高雄表示,他打算將生態園區再升級。他認為,現在所做的生態園區只進行定時定點的觀鳥導覽服務,所觀察到的鳥類也只有園區內的特定種類,如果能讓民眾隨時在生態園區中瞭解到園區動植物的相關信息,將會更有利於科普教育。

李高雄提到,廈門的一些生態園區中有打造長達數十公里的健康步道,市民可以徒步行走在生態園區中,一邊欣賞園區美景,一邊觀察動植物。因此他計畫在健康步道靠近山體的部分,借用專門機構提供的雕刻、三維建模等實物呈現相關的科普教育內容,其內容也不止侷限於鳥類,還有昆蟲等其他物種。這樣一來,民眾即便不跟隨導覽的志工,也可以在漫步於園區時學習到新的知識,讓民眾與自然更好地共處。

現在的李高雄主要將其重心放在自然教育課程及其系統性研發上。他說:「我們開展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人對自然的觀念變化,讓人與自然越來越和諧。」他希望在開展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以及民眾思考「我能為環境做點什麼?」的生態倫理問題,同時促使人們付諸行動,為環境保護作出貢獻。

照片

↑李高雄老師下一步想在生態園區中開發的健康步道。攝影/李漢坤

採訪側記:

在跑生態保育這條路線的時候,我們採訪到的受訪者們都有提過生態教育的問題,要讓孩子們瞭解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才能讓人們在保護生態的意識驅動下去做對自然有益的事情。在收集李高雄老師的資料時,我記得最深的一句話就是:「讓他們知道,我們能去做些什麼?」希望未來能有更多李高雄這樣的老師,在每個人心中埋下一顆保護環境的種子。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