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田水小旅行 體驗一場綠色之旅
【記者 張家容/彰化縣報導】
彰化在地團體「我愛溪州X與泥共好」於5月27日舉辦的循田水小旅行在彰化縣溪州鄉純園舉行,結合泥染、林下野餐、牽水牛、牛糞薰香製作等活動,讓大人小孩都能夠親自動手體驗,與這塊土地更貼近。
泥染,使用來自台灣各個山脈、河川的泥土染製而成的作品。(攝影/張家容)
溪州鄉位於彰化縣南部,是依偎在濁水溪的鄉鎮,莿仔埤圳是溪州鄉主要的灌溉水源,不僅是當地人口中的「大圳」,過去更是與人們生活緊密結合的重要場域。而「溪下路」貫穿溪州的主道路,四周有果園、遼闊的稻田圍繞,純園也在這其中。純園是由詩人吳晟2000年開始親手種植的園區,推廣本土植物、友善耕種與食農教育,循田水小旅行就在這裡舉行。
泥染是當天的第一項活動,與泥染品牌《木木》合作,提供了來自濁水溪的黑灰色土壤及八卦山的紅土提供大家選擇,兩者染出來的顏色前者是灰色,後者則是淡橘色。因顏色和質地的關係,濁水溪的土壤被農民稱作濁水膏土,其黏稠又保水的特性很適合稻米和果樹的種植,是濁水溪的餽贈。大家可以選擇自己想要哪種顏色,將原色的方巾放入泥水中,浸置、搓揉的同時感受濁水膏土的細膩、溫柔,經過十五分鐘就能使織品染上色。
林下午餐,選用彰化溪州在地食材與環境友善農產。(攝影/張家容)
選用在地食材 推展友善耕作及農產
活動當天的午餐,「與泥共好」與溪州街上在地食材推廣餐廳合作,使用彰化在地製作的食材,有尚水黑米麵包、手作鹹派、放牧雞蛋製作的溏心蛋,泥染方巾作為提繩、使用竹籃做器皿、底材為香蕉葉,完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我們其中一個夥伴是溪州尚水友善農產,水田都以使用不噴農藥、不施化肥、不噴除草劑的方式耕種,之前辦活動讓民眾下田玩,我們自己也安心。」與泥共好品牌主理人巫宛萍表示。
農村文化教育 牽(khan)水(tsu)牛 (gû)
拖拖拉拉牛耕隊隊長高一鑫與拖拖,講解水牛習性。(攝影/張家容)
「之前到學校去,問學生能象徵台灣早期農村刻苦耐勞精神的動物,你會想到什麼?沒有學生能答出來,或者根本不知道水牛是什麼。」與泥共好品牌主理人巫宛萍說道。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希望推廣農村文化教育的原因,隨著都市化發展,農村不再是相伴大多數人生活的場域,孩子們能了解到農村及動物的機會大概只有講座或教育。
當天有牽水牛以及用牛糞做薰香的活動,由拖拖拉拉牛耕隊隊長高一鑫與水牛拖拖來為大家示範如何牽水牛。當天天氣高溫炎熱,高一鑫先教大家透過餵食水牛狼尾草,讓水牛拖拖的情緒穩定下來,並觀察水牛情緒,並且叮嚀不能再水牛的頭旁邊跑來跑去,因為對動物來說,物體這樣的高速移動都具有著威脅性,帶孩童的家長一定要特別留意。
天然的尚好 牛糞也能做薰香
將曬乾後的牛糞研磨成粉再製成薰香,有很好的驅蚊效果。(攝影/張家容)
高一鑫說:「當初會有把牛糞作薰香這個構想是來自於幫水牛驅蚊,因為會有牛蠅和蚊子叮咬水牛,試過不同方法後發現曬乾後的牛糞拿來燒,天然的就有很好的驅蚊效果。」有別於一般大眾的想像,水牛的糞便曬乾後並沒有難以接受的臭味,反而呈現淡淡的草香味,「因為是完全的草食性的關係」他補充說到。
高一鑫表示,會投入的契機是因一開始到新竹去向老農學習牛耕技巧,後來有感於農村文化逐漸被時代遺忘,令他開始思考如何能讓他們發揮更大的價值,因此他移居溪州,現在傳承和推廣牛耕技術、文化與歷史,已成為他的生活日常。
因理念而聚集 推動環境永續與地方創生
「不論是夥伴的友善農場、想推動的生命教育的,都希望他們可以被看見,與泥共好在其中比較像一個轉譯的角色,結合大家,與泥共好是這樣的存在。」巫宛萍表示。合作夥伴多是從2000年因「護水抗爭運動」而聚集,逐漸成為「我愛溪州」這樣一個大社群,大家有相似的理念和願景,都希望能夠推動多元農村、友善環境、生命教育等等,至於近期的規劃是希望之後在溪州街上的老屋建立與泥共好的辦公室和溪州在地產物選品店,希望使更多人看見農村的價值與永續環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