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是一種修行 拋撇紅塵俗念 總向青山覓禪心
※ 山林就是一處菩提道場。進了此道場總能滋養一身道骨仙風,於晨曦嵐煙淡泊日子裡,悠閒在山頭上煮一壺禪寂香茗,閒看雲霧翻騰,感慨浮生這一夢,是滄海也是桑田?是消極的遁世也是積極的入世。 ※
在行山路途上,不必為山徑旁的花開花謝或山崩地裂而惆悵?在行山路途上,無須為雲捲雲舒或氣象萬千的幻化而迷惘?在行山路途上,對於山夢輕啟,不必認真或執念於夢裡夢外的失落?在行山路途上,從既漫長又艱辛歷程中去感悟出一上一下、一來一往的抒心?一花一草一木一山景,一行一臥一山夢,行山路上同好絡繹於途,這一路走來、修來並不孤單。人生只在一念間,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在行山這一道場上,艱辛與危難,探求而得的力量,讓你的心智更清明,處事更果斷,人生方向更明確。
行山,人在此山中,藉行山以修行,則山人、山事、山景、甚至整座山都不住於行者之心,不執著、不留戀山上的任何人事物之糾葛,如此行之既久,自然綻放心花、開出智慧?一山一行一修練,修心堅定者首在「發心」,心性已堅就得把山、把行山這乙節內化到心裡去。初心、愛山與時機都很重要,時來趣至,就得排除萬難,躬行向山去試煉,將這一念頭化為最篤定的行動,也許智慧能量就此生焉、開悟?透過此等方法也許能提高行山禪定的力量、體驗縱橫山林的禪悅。心是安住的,當知如是等心,向山去修行的智慧真的很難得,尤其入山修行絕對不能走向偏路、偏鋒啊!
修心,一切從心起,一切由心滅。在行山歲月裡,始終要有一股再艱彌厲的銳氣,更要刻刻保有初心時的那種「新鮮感」,不要陷入「日久玩忽」的疲態與退轉。時時處處向山去學習,虛懷若谷,永保初心及「不知最親切」之態度,意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對山事乃至於萬事萬物都該保有謙卑之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朝發軔於山腳兮,夕餘至乎頂峰;你若向山、入山去「取經」,眼前就該放下萬緣,藉著行山過程中讓紛雜的心能夠先清靜下來。只可惜一些山友即使已在此山中,俗務仍然盈心,還在指揮遙控,心還在山下、還在事業上,百岳老查不禁要說,如此「自縛」終將是修行路上無解的「業障」?
據悉,唐三藏原本是金蟬子,因為和佛祖「鬧意見」而被貶到凡間再修練,而他以向西天去取經來回應,歷經17年之久,走了5萬里行程,經過138個國家,還遭逢了81個磨難,才能修得功德圓滿,重歸佛列。今日你我因緣際會一起走在山道上,也許各懷著不同的企求與目的。有人想在山上圖個清靜自在;有人想藉行山而讓自己的心智更強大而功成名就,得以傳頌後代?其實,登山就是一種修行的行為與過程,行山者就是在修行路上踽踽而走的苦行僧,不但胼手胝足走千百里山路,更會遭遇諸多磨難,而攻上山頭就是渠等邁步向上、向前的動力與逆增上緣!儘管,每人都走在相同山徑上,看到風景也大同小異,但所見所聞所悟卻大異其趣,這無妨於每人在修行路上走久走遠走高,最後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感悟或開悟?
走遍各大山,唸徹諸山經,種瓜還得瓜,種豆能得豆,不解山本意,行山難究竟?禪趣就在山徑上、就在山中之一舉手一投足間。你行山,你有所得!每個意念意境都是你自己通過艱苦修行所體悟出來的,也是打從你心底流露出來的人性真理,進而震撼心靈,使茅塞頓開,從而讓自己的心性得到昇華!而登山會開智慧,愈走心愈清靜(淨),清靜(淨)心起作用就是智慧。行山讓智慧現前並轉動著,這個山林境界也跟著慢慢在靈轉。慶幸自己能在人海茫茫中與山相知相惜,也許這就是上天的恩賜,該當珍惜!
~ 百岳老查 2023.08.21.
附 記:
一位山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山明水秀的遍路,好看雲山曠野,鳥棲高林。登山,所有的曲折都是為了最後的抵達。如果沒有人與山都好,就是一種勉強、缺憾?在不斷穿梭山林間,這是點滴累積的功夫,從無感到有悟,才會活出自己的價值與自在,才能蛻變出今天滿意的自己。本照片是百岳老查某年月日的那一趟玉山群峰之旅,在東小南山山頭所拍攝。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