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犯》揭露媒體亂象
照片
圖:Netflix
《模仿犯》是Netflix的熱門台灣影集,改編自日本作家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
整部戲劇的時空背景設定在90年代的台灣社會,
那是台灣治安史上最黑暗的一個年代,重大刑案層出不窮。
那個年代也是衛星電視開放的年代,從原本只有無線三台走向有線電視。
為了爭搶收視率,打破了傳統新聞的框架。
開始有了現場直播,可以開放觀眾CALL IN,
直接打電話進到電視台,不受拘束的暢言。
還有SNG車,直接將最新現場畫面一刀未剪送進家家戶戶的電視機。
90年代的台灣社會,不單只是百家爭鳴的電視台,更是媒體第四權的興起。
《模仿犯》融入台灣傳統文化與社會議題,
也呈現了台灣新聞媒體造成的社會亂象,
內容反映著當今台灣的媒體生態。
因為大眾愛看血腥畫面,聳動的標題,
以致於記者們為求版面搏收視,更加捕捉相關題材,
甚至下了一個足夠吸引人點進去的標題,
甚至有些社會案件,記者為獲取更多資訊,會去侵害受害者家屬的隱私。
再到因有媒體的報導常聚焦在兇手如何作案,
導致新聞媒體變成了犯罪教課書,造成民眾的「模仿」。
兇手透過媒體來表達自己的訴求,想合理化自己的犯罪行為,
營造成受害者,來博取大家的同情,
這樣的戲劇情節也在90年代的台灣社會真實發生過。
《模仿犯》完整地呈現台灣新聞媒體造成的社會亂象,
隨著電視網路的興盛、媒體第四權興盛趨勢之下,
真相只能有閱聽者審慎判斷,
這樣劣質新聞媒體才能逐漸消減。
希望不再讓新聞淪為戳人傷口,滿足觀眾的一場秀,
新聞要的就是「真實」。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