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蘭古道 金字碑 九分
羅東社區大學 蘭陽山川生態社
11/20 淡蘭古道 金字碑 九分環境特質、生態資料蒐集
黑金與金字碑古道
照片
2010年11月20日時值秋冬季節,金字碑古道頂的102公路兩旁之芒花盛開,正是今年賞芒最佳時機,
羅東社區大學蘭陽山川生態社,由九份文史工作室的羅濟昆前社長,引導去造訪淡蘭古道上充滿傳奇色彩的黑金與黃金ㄟ故鄉,探索金字碑、 金瓜石、九分環境特質與生態。
照片
中正大學劉書劭採訪
淡蘭古道
「淡蘭古道」,是指「淡水廳」到「噶瑪蘭廳」之間往來的道路。
清朝雍正初年(1723),朱一貴事件後,成立的淡水廳,廳治設於竹塹(新竹市),
管轄的範圍包括大甲溪以北,至貢寮的遠望坑,與蛤仔難(噶瑪蘭)為界,
疆域大約涵蓋今日北台灣的台北縣市、基隆市及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的沿海地區。
淡蘭古道北線,最初的路線是由艋舺出發,經由錫口(松山)、
水返腳(汐止)至八堵,折入雞籠(基隆),循海過深澳,
再南下越嶺至瑞芳,然後經由三貂(今雙溪)、槓仔寮,至澳底、福隆,
然後翻越隆嶺(隆嶺古道),進入噶瑪蘭。吳沙即是走這條路線入蘭開墾,
可說是最早形成的淡蘭古道。
清朝雍正初年(1723),朱一貴事件後,成立的淡水廳,廳治設於竹塹(新竹市),
管轄的範圍包括大甲溪以北,至貢寮的遠望坑,與蛤仔難(噶瑪蘭)為界,
疆域大約涵蓋今日北台灣的台北縣市、基隆市及桃園縣、新竹縣市、苗栗縣的沿海地區。
淡蘭古道北線,最初的路線是由艋舺出發,經由錫口(松山)、
水返腳(汐止)至八堵,折入雞籠(基隆),循海過深澳,
再南下越嶺至瑞芳,然後經由三貂(今雙溪)、槓仔寮,至澳底、福隆,
然後翻越隆嶺(隆嶺古道),進入噶瑪蘭。吳沙即是走這條路線入蘭開墾,
可說是最早形成的淡蘭古道。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