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自然 - 內湖金面山
位在內湖的金面山步道,沿途大都是由一些大石塊組成。這裡的地質是二千萬年前由海邊沙粒沉積而成的「木山層」。依據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設立的解說牌說明,在很久很久以前,這些石頭裡的沙粒,就像海邊沙灘上的沙粒一樣,靜靜地躺在海陸交界的淺海地區。經過許多年以後,上層的沙粒越積越多,下層的沙粒便越埋越深,深處的沙層所受壓力愈大,溫度就愈高,逐漸膠結而形成石頭。由於砂岩中含石英質礦物,在陽光照射下會像金子一樣閃閃發亮,這就是稱為金面山的由來。
十月十日雙十國慶的早上,我們松山社大走入自然班的同學在蔡桉浩老師的帶領下來探訪金面山步道。沿著捷運西湖站一號出口旁的小巷前進,到了環山路一段,轉進136巷,走到底就是登山口。
老師在開始登上步道之前,先拿出一張「沉積岩層」的圖片字卡,向我們說明此地的地質特色。而步道一開始就是由石塊鋪成的台階,我們往論劍亭那個方向走。首先碰到的是掉滿地上的山紅柿,老師撿起一顆,剝了開來,要同學們聞一聞,真的是柿子的味道,我也淺嘗一口。接著老師又發現了一個蝴蝶的蛹,捲藏在一片筆羅子的樹葉裡,露出了一顆紅色的頭,這是大綠弄蝶,筆羅子是牠的食材,可看到許多葉子都被吃的殘缺不齊。
往前走,來到白臼樹石地坪,這裡除了有幾棵白臼﹝也稱山臼﹞,也有一棵大頭茶樹。山臼的葉子凋落前都會先轉變成紅色,增添了幾許詩意。大夥兒在此略事休息,一面觀賞山下內湖及遠處101勝景,一面聽老師述說大頭茶花的無心的笑話。
接著來到昔日的採石場,這裡還遺留著一百多年前打石的遺跡。以前人們在找尋較佳的石塊作為築城之用時,發現此地石材最適宜,且山腳下又緊鄰基隆河便於水運,因此台北城的城牆都是用這裡的石塊建成的。
繼續往論劍亭走,此時的石塊越來越大,爬上一段石階後,遇見了一位「論劍亭健行隊」的山友周先生。他告訴我們這裡有一塊像台灣地圖的石頭,並拿出他拍的照片讓我們看,真的就像台灣地圖,沒有他說,我們誰也不會去注意這些石塊的長相。原來他也愛好攝影,也是台北市攝影學會的博學會士。臨別前他說要寄一張在這裡難得一見的雲海照片給我們,果然沒幾天就收到了。把它翻拍與同學分享。
登上觀景台,這裡視野更好,近處的內科園區及遠處的101商圈,在雲霧繚繞下更顯出一種朦朧的美。接著在這附近看到了平常難得見到的植物像海州長山、車桑子、桃金孃,當然這些植物都需要老師介紹,我們才知道它的名稱。
走著走著,石階路或泥土小徑不見了,前面看到的是一片巨石林立的斜坡,觀望了一下,斜坡下方立有ㄧ條繩索,供人攀爬,同學們都沿著繩索前進,我為了拍照則跳上一塊塊的岩石,捕捉這個奇景。通過這片大岩壁,又進入了林間小徑,老師又發現了長在大石塊上的「杯狀蓋骨碎補」,其根莖長而匍匐在石面上,長滿銀白色之麟片,像是兔子的腳一般,故有「兔腳蕨」的別號。旁邊則是石葦蕨,根莖也是長而橫走。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