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猴硐礦工的艱苦歲月與榮耀

2023/10/25 19:34
7,202次瀏覽 ・ 29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7
檢舉

猴硐礦工的艱苦歲月與榮耀
新北市瑞芳區的猴硐,除有著名的貓村,在1960至1990年代,還是臺灣煤礦產量最多的地區,有上千名礦工在此工作,帶動台灣的經濟起飛。然而,隨著1990年礦業停產,如今猴硐人口僅有百餘人。為能保留礦場的歷史記憶,一群猴硐退休的老礦工,在2019年以老人年金,租下瑞三本礦坑口事務所舊址,靠著雙手整修,創立了猴硐礦工文史館,透過第一手照片與親身經歷,向民眾解說導覽當年輝煌艱辛的黑金歲月與真實記憶。

照片

▲新北市瑞芳區的猴硐礦工用辛酸血汗寫下光榮的一頁

文史館內展示著礦工曾用過的一氧化碳自救救命器、防塵口罩、礦工身份證「火牌仔」、礦工黃色頭盔、便當盒、水壺、膠鞋、頭燈等個人配備、計算挖礦績效的「炭牌仔」、各式挖掘工具與工作照片,令人深切感受到礦工的打拚精神。

照片

礦工入坑準備及安全檢測各項器材

礦工在入坑前與出坑後,都習慣抽根菸,因不知這次進去下午能否活著出來,以致入坑前總是低著頭抽菸;下午出坑後,礦工們雖面帶倦容,但是又撿回一條命的感覺,讓他們悠閒的抽菸。進到瑞三本礦,現今的礦坑已架上相思木,打上多彩燈光,以降低訪客對黑暗坑洞的恐懼。在礦工文史中,由於煤礦工災時有所聞,為避免夫妻同時在煤坑中出事,家庭將頓失依靠,政府自1964年全面禁止女礦工入坑,許多被資遣的女礦工轉而投身整煤廠工作。

照片

▲猴硐瑞三本礦入口

照片

猴硐礦工文史館入口

照片


▲洪瑞麟先先所寫的礦工頌,述說礦工的耐苦、冒險及勇敢

在經濟環境不佳的年代,進入礦坑工作,拚,死一個;不拚,餓死一家。這是獨屬於礦工的心聲,一字一句述說他們工作的艱辛及承擔家庭生計的重任。入坑後的環境,往往是深入海平面下數百公尺蜷曲著身體或側身趴下,在30~60公分高的黑暗中進行工作。資深礦工都知道「相思木在嚎,人就要緊走」,意指岩盤即將崩塌,相思木受擠壓發出聲響,就要趕快逃命。礦工們在高達四十度的高溫及潮濕的地底下工作,不時面臨石頭落下及煤塵爆炸的風險,同時因坑內高溫潮濕,戴上口罩無法呼吸,導致礦工的職業病矽肺症伴隨一生,他們用著鮮血、生命換來家庭的溫飽及國家經濟成長,令人動容。

照片

▲礦工在坑內工作辛苦場景

煤礦事業曾扮演推動臺灣經濟發展的推手,隨著全臺礦場陸續結束開採後,這項產業與歷史漸為世人淡忘,希望藉由猴硐礦工文史館之設立,以及老礦工口述當年工作實況,讓大眾對昔日的礦坑遺跡及礦工們的「樂天,知命」與拼搏精神,有更多的瞭解及心懷感恩。

照片

▲新北市瑞芳區的猴硐瑞三本礦,是臺灣最重要的產煤礦坑,老礦工架上相思木及打燈

公民記者秦晴/新北市猴硐報導#

新北市瑞芳區猴硐礦工文史館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