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航,一個皮膚黝黑、酷酷帥帥、19歲的排灣族少年,有比他的同齡人少見的成熟沉穩,雖仍時時流露出孩子的有趣和頑皮,但看他的成長軌跡,卻發現,夢想,從沒偏離過他生命的航向。他說「是神、父母和各方面的支援─包括新希望基金會的東光計畫,給我最好的滋養和牽引。」
‧2010東光計畫系列報導之五
‧資料來源:新希望基金會2010年「給夢想一雙翅膀」募款書
志航,可以用一連串的數據,串起他的生命軌跡─
國小一年級,對棒球癡迷;夢想未來成為棒球手。
國小二年級,發現自己不適合棒球,於是和朋友每天練習快速上山下坡,
往柔道方面發展,直到一身是傷;
國小三年級,他和教會牧師的兒子學打鼓;因愛畫畫,
將教會的教堂畫成各式各樣、色彩繽紛、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房子;
國小四年級至國三,他聯合周邊教會的六個男孩,組成「南朔樂團」,自己打鼓兼主唱。
並和樂團去大武國小演出,參加台東油帶魚祭的慶典,在台中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做音樂獻演。
國三後,玩Band的兄弟們四分五散,他有些埋怨上帝:「也不留下一個給我。」但他太愛音樂了,生活的寧靜無法壓抑少年的想像,國三開始,他寫詞、做歌,不會樂理,不懂樂譜,他將心中的旋律唱出來、錄下,再請極有天份、彈得一手好鋼琴的弟弟,幫他記下來。
他仍然愛棒球,當孩子們跟著電視上的綜藝節目嘻嘻哈哈時,他卻被好友笑作「老人家」,對棒球、還有棒球場,熱情專注。他分析自己,他愛棒球、愛畫畫、發現所有的棒球場都各具特色,他的身材不能打棒球,但他可以為打棒球的人,設計好用的球場啊,這不是可以一舉兩得的夢想嗎!
志航是第三代基督徒,在教會的主日學長大,聖經的價值觀,使他從小就有為人處事和分辨是非的座標。做志工的媽媽,讓他看見服務的本質,也學習到要努力過有尊嚴的生活。
提起父親,他讚揚說:「爸爸是十項全能:會打獵、捕魚、伐木、鋪路、做板模……他非常勤奮,對家庭盡職盡責。」
這些都深深影響志航。每逢寒暑假,志航便找機會賺錢,他的第一次打工,在國小四年級,和同村的一個孩子承接下一片需要整理的荒地,他們將地上碗口粗的一片小樹砍倒,拉到田外,將範圍內的雜草清除乾淨,整整兩週,他們整理好很大的一片,他賺得500元,交給媽媽,自己只得到一罐紅茶、兩包科學麵,但至今提起,還覺快樂。
長大後,他去過海邊扛石頭,去過加油站打零工,他將辛苦所得,全數交給母親,對於打工,他樂觀以對,認為孩子努力做事,幫助家裡,是應該的。
大人們誇獎志航,是少見的懂事平穩的少年。
高二時,一個剛入學的學弟,腿不方便,志航便主動去關懷他,幫他打理寢室的床鋪,教他如何把被子疊成豆腐塊,陪伴他,聽他訴說心事。志航說自己小時候曾被欺負,長大後就想多多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來台北上大學後,志航仍惦念著這位學弟,把他託付給東光計畫的執行同工。
同樣讓他掛慮的,還有自己的弟弟。他擔心弟弟會遠離神、遠離教會;擔心他不透露自己的想法,讓自己無從幫助他;更擔心弟弟失去方向和目標。
提到東光計畫,志航有些激動,他說
「不是錢和補助,而是一種人的關懷,如此親切自然,好像我們是家人、孩子,尤其是夢想之旅,第一次,讓我看見夢想,第二次,讓我重拾信心。不是東光,我或許有夢,但並不得其門而入。」
今年,志航已成為台北中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學生,向他的棒球場,邁進了一步。
提起未來的夢想,這個成熟的孩子說:他喜歡安藤忠雄的綠建築,喜歡路思義教堂光的運用。建築分工很細,未來無論做甚麼,他希望在那個領域,他都可以做到提起來說出的就是他的名字。然後他笑了,說:「但是夢想是要循序漸進的,路,要一步步走……」
志航,一個不可多得的優秀少年,讓我們喜愛,也讓我們雀躍。許多人在服事原住民的工作中,曾遇到挫折、感到無奈,以為原住民自由豪爽的個性,很難適應主流社會的規範和價值觀。
但也許正是因為他們資源的缺乏,造成與這個世界的連結不足,才忘了夢想,偏離方向。
在志航有夢有愛的身影中,我們看到,教導和觀念的重 要角色,這包括信仰和家庭的帶領,也讓我們再一次確認基金會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為志航這樣的孩子,為讓更多的原住民孩子成為志航這樣的人。
新希望基金會的東光計劃,會以不懈的努力,以成就生命的永恆價值。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