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輩凋零,我輩的懷舊與省思~鄭正雄教授「戀戀竹子腳」鹿草老時光 .記憶匣裝置藝術創作

嵌入:
文字-A A +A

嘉義縣藝文報導/記者林慧茹

(「戀戀竹子腳」鹿草老時光 .記憶匣裝置藝術創作。記者林慧茹攝)

只有五個字「戀戀竹子腳」

卻充滿對故鄉的懷舊與省思。

當老輩凋零,我輩游子,出外打拼

終有一日,靈魂回歸安歇何處~~

是落葉想歸根的~家鄉。

「戀戀竹子腳」鹿草老時光 .記憶匣裝置藝術創作

本計畫由駐村藝術家~~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

副教授鄭正雄策畫執行創作內容,

並與鹿草鄉松竹社區發展協 會、鹿草寫生會等協力合作。

歷經一年多,今(10)日舉行揭碑儀式。

(揭碑儀式來賓大合照。記者林慧茹攝。)

*藉藝術意象來活化社區

~今日活動由鹿草國中歐香吟校長主持揭牌儀式。

鹿草鄉長嚴珮瑜表示現在的人口老化,值得思考的議題是

地方創生也需要永續。

感謝藝術家的回流,關心家鄉活化家鄉。

鹿草鄉松竹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宗盟說~

藝術家無私奉獻,期待這個美麗的地標

受到大家的關心,愛護,與維持!!

(鹿草鄉松竹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宗盟表示

本地的藝術家愛鄉深情濃厚。記者林慧茹攝。)

~鄭正雄副教授說自己是個念舊的人。

「戀戀竹子腳」的主題,進入竹子腳老時光 記憶匣的概念,

透過老照片徵集、裝置藝術創作表現及青銀共 創獲致的成果

特別感謝社區發展協會林宗盟,湯麗芳夫妻帶領在地長者協助。

就是希望能為竹子腳保留一些過去的記憶連結,

讓老 年人找回一些舊時光的回憶。

(老繪仔專心看老照片回憶往事。記者林慧茹攝。)

計畫選定社區竹園國小校門前 170 縣道旁閒置空間 作為創作基地,

並重新回味舊時的生活經驗,讓現 在的孩童認識竹子腳的發展脈絡,

讓社區不因人口外流及老化 而衰敗,

也希望讓在外地發展的故鄉人能常回來陪陪老人家,

找回屬於竹子腳的成長故事。

(老照片故事多。記者林慧茹攝。)

原有閒置空間經創作後將成為竹子腳的新地景與 亮點,

透過戀戀竹子腳主視覺及空間改造,以採集到的老照片 影像按年代區間編輯,

好像攤開一本大大的相本,讓大家閱覽~

娓娓道來竹子腳的故事,帶領社區區民 走入時光記憶匣,

看到屬於嘉義縣鹿草鄉竹子腳的美麗與哀愁,

(「戀戀竹子腳」是冬日的午後老繪仔出來散心的好所在。記者林慧茹攝。)

相信這樣的場域 未來會成為社區居民常常駐足的懷舊與休憩場所。

也讓來來往往過路人有視覺記憶,

清楚地標,欣賞戀戀竹子腳的美好。

(左起/弟弟 鄭正雄 (南藝大材質創作系主任)主持駐村計劃
大哥 鄭清安 (45年木工裝潢工程)硬體建設。

二哥鄭炳煌(鹿草寫生會帶領人)記者林慧茹攝。)

2012年起,藝術家鄭炳煌老師有感於鹿草農村的老化與凋零,

決定與眾畫友成立「鹿草寫生會」,刻劃家鄉的人事更迭、地景變化;

鹿草寫生會展開藝術之旅,鮮活的照片印象~~置於這個創作意象之中~

(鄭炳煌與「鹿草寫生會」參加揭幕儀式~)

集眾人之力共同完成這樣的活動,

涵養居民在地化的知識與行動能力。

為鹿草的文化深耕與松竹社區發展盡一份心。

**

記者林慧茹採訪報導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3

加入時間: 2021.01.13

林慧茹

加入時間: 2021.01.13
203則報導
66則影音
0則OnTV

誰推薦本新聞

作者其他報導

老輩凋零,我輩的懷舊與省思~鄭正雄教授「戀戀竹子腳」鹿草老時光 .記憶匣裝置藝術創作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88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88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