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八掌溪農業學堂

2007/10/19 18:04
2,864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07.10.12

照片

 

土石流造成國土地貌的改變,誰毀了福爾摩莎美麗的容顏?颱風來襲;動輒數千公頃農作毀於一旦,勤樸的農民無語問蒼天,除了哀怨一聲,又能耐何,濫墾濫伐引發的生態效應,公權力伸張了嗎?白米炸彈客出獄了,政府在楊儒門的案子裡,悟出甚麼了嗎?原住民族部落的農耕產業,政府如何規劃經營,原住民朋友因此受惠了嗎?在林相保護、地貌完整與產業生級間又如何取捨?當高金素梅立委淚灑立法院為部落產業道路請命的時候,農業部門有什麼配套?當我們不再喊「以農立國」的時候,台灣農業將何去何從?基於上述種種因素,嘉義市社區大學特於12日(星期五)下午,在該校舉辦一場「農的傳人」公共論壇,並成立「八掌溪農業學堂」,正式投入農業關懷領域,揭牌典禮由校長張博雅、農糧署南區分署陳分署長、社大執行長陳柏濡、全國社區大學南辦主任楊志彬,及南部七縣市社大負責人共同主持。

 

社大執行長陳柏濡表示:早期台灣的農業泰半要靠運氣和天候,老祖先說「靠天吃飯」,不是沒道理,現在台灣農業則在國際自由貿易體系衝擊下,產生了一些變化,全球贊成與反對自由貿易的聲音年年交手,台灣「白米炸彈客」楊儒門事件,更引起媒體和社會大眾對反WTO自由貿易主張乃至於反全球化呼聲的注意,今天有關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爭議,追根究底,還是效率和公平的衝突。陳柏濡說:如何建立以價格為核心的農業經濟發展策略,維護農民合理收益,安定民生經濟,促進農村建設,才是今天論壇的主題,也就是嘉義社大開設「八掌溪農業學堂」的主要意涵。


照片

 

台灣這四、五十年來的經濟發展,犧牲了最弱勢的農民、漁民,剝削了悶聲不響的森林、土地和河川,五、六十年代赤腳踏河摸蝦抓魚的景象已不復見,那時除了醫院,有誰在大馬路上戴口罩?渴了;隨意撈起河水就往嘴裏送,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一條又一條的「黑龍江」,站在阿里山的高處望向嘉南平原,有誰意識到台灣的原始森林竟然只剩下大約百分之二十幾,被毒化的農田超過五萬公頃,工業劇毒每年被非法棄置約十萬噸,有多少人願意正視這些數據?台灣的山川符號早已斷裂,要重拾斷裂的符號記憶雖然困難重重,但是嘉義市社區大學,願意秉持近年來努力辦學的經驗,更積極投入公共議題操作,目前已成立嘉義地方學研究中心、蘭潭自然生態工作坊,希望「八掌溪農業學堂」的設置,能為農業斷層找回更多的連結。

 

自小生長在山區,祖父、父親皆以務農為生的陳柏濡,對台灣農業現況稍有涉獵,他說:加速推動農業轉型、再造,均衡發揮農業在生產、生活、生態的多元功能,應是政府農糧部門納入施政思考的範疇之一,另外;鄉村「產業文化」與「文化產業」之發展,也應該普遍受到重視,任何繁榮富庶的社會,在邁入工業化之後,都市與農村的差距,越到了精密工業的階段就越來越遠,我們是以農立國的族群,但在台灣地區,由於數十年來的經濟起飛,雖然農業在政府的照顧下,亦有顯著的改善;可是因為工人收入與農民收入的懸殊,致使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入城市,相對的便產生農務後繼無人,故發展精緻農業,提高農民收益,實為當務之急。

 

陳柏濡認為:未來台灣的農業必須具有國際觀,才能擴大發展領域,同時必須兼具經濟農業、科技農業與環境農業的功能,才能促使農業之永續發展,達到「農業生產企業化」、「農民生活現代化」、「農村生態自然化」的農村富麗新貌。

 

陳柏濡表示:嘉義社大「八掌溪農業學堂」,將禮聘國立嘉義大學張山蔚、胡安慶二位老師,擔任學堂夫子;張老師與胡老師在社區大學共同開設「生產清潔蔬果」課程,由於內容精緻有料;實務與理論併重,選修人數期期爆滿,多數從事農業的學員均感收獲良多,另外也邀請吳錦棟、黃上嘉老師提供農村精緻產業轉型經驗,吳老師在盆栽藝術領域擁有傲人成績,黃老師則在轉型休閒農園改造累積無數經驗,相信優質的師資陣容將為農業學堂的運作產生酵素反應。

 

來自阿里山鄉樂野部落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汪啟聖、原住民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安高民、專員羅美珍等人,則代表鄒族部落發表意見,原住民電視台也派出梁錦德記者全程採訪,以蒐集資料提供部落農業參考。


照片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