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送行業的心酸 你有所不知?
外送環境飽和隨之面臨的挑戰
只要有1台摩托車就可以進入的外送行業,從2019年4萬5000人,到2022年已經累積到14萬5000人,甚至於疫情期間更突破了18萬人,外送人力逐漸飽和,也讓外送員行業無法恢復光景。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陳昱安理事長說到:「我以前可能司機不多,可能1個小時會有6單,現在因為司機變2倍,所以我1個小時剰下3單。司機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是相對應的保障並沒有往上提升的同時,大部分的外送員他們的薪資會越來越少。」
現在外送行業不論對消費者還是外送員而言,依賴程度都相當高。平臺的片面砍薪從2019年1單70元,到現在1單最低不到40元,2張疊單不到64元。
這也讓外送員們走上街頭抗議,控訴勞動部在這4年之中未立定專法,因此無法保障外送員們的勞動權益及每單薪資下限。
台灣運輸業移動科技派遣平臺協會曾洪義祕書長說到:「我們傳統在分類上這樣子的勞動關係,要嘛就是用僱傭關係,那僱傭關係當然是保障最大的,因為他就要提撥勞健保、退休金,然後他要有有薪假,最高工時跟最低工資的限制,就有一些基本保障,如果是用所謂承攬這樣的制度,更沒有受到這些相關勞動權益的保障。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陳昱安理事長又說到:「那目前外送的現況是,政府不確定是僱傭還是承攬,所以兩個保障你都沒有,我們會覺得說,非常需要急迫去改進的,譬如像是西班牙或是到美國,他們都有相繼在外送產業立專法,不管是保障外送員,甚至保障店家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那台灣目前我們覺得動作是已經太緩慢了。」
外送員勞動權益的法規挑戰與多方合作
外送員勞動權益是否訂定專法還涉及許多面向與困難,不管是勞務關係的認定,還是各方意見的統一,目前都尚未解決,政府、外送員與外送平臺還需多方溝通達成共識。
台灣運輸業移動科技派遣平臺協會曾洪義祕書長也說到:「要不要去直接處理,外送員跟外送平臺之間的契約關係,到底是直接把他定義為是僱傭,還是維持承攬,定一個又有別於傳統承攬,完全自由不限制的,才能夠解決他們雙方的問題,光要取得這個共識,就需要很大的一個協調。」
隨著外送文化風行,我們期盼外送員和平臺共同協作,在政府的扶持下制定法律,守護外送員權益,共創更完善的外送環境。
淡江新聞 林佳儀 莫翔 高紫微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