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移工擬來台 民團抗議倉促決策
【記者林詩祐、胡王子行台北採訪報導】「我們不是種族歧視,我們只要政府做事。」身穿黑衣,手拿黑色抗議海報的民眾,喊出對於政府將引進新移工的不滿。「反對增加新移工國」團體3日在凱達格蘭大道發起遊行,抗議政府在規劃不周,且未與人民充分討論下,便臨時宣布將與印度簽署《移工合作協議MOU》。協議期望透過引進印度移工,解決目前台灣缺工問題。
「我們其實一開始是沒有想要用遊行的方式,我們想要去透過公共政策網路平台,這個政府給人民的發聲平台去做提議附議功能。」反對增加新移工國總召Yuna表示,走上街頭遊行前,團體曾寫信給勞動部,也於勞動部臉書下留言,卻未得到政府積極回覆。隨後,「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又因大選而關閉,讓反對民眾無從發聲。
因此,反對增加新移工國提出四大訴求,包含全面暫緩新移工來源國,並要求政府提供有效的人民發聲平台。同時增訂與移工相關的管理辦法,以及改善台灣勞動環境,從根本解決缺工問題。Yuna說明,「政府應該要先去做教導人民,或是給人民一些緩衝,去認識其他國家的時間,而不是冒然很倉促的引進,甚至大多數民眾都不知道。」
除了移工與本土文化層面的差異外,移工失聯的問題也層出不窮。根據移民署統計,截至今年10月,台灣逃失聯工人數高達8.5萬人,平均100名移工就有11人失聯。參與遊行民眾Min(化名)談到,「現在政府沒有政策或者是一些法規能夠去處理這個失聯移工的問題。如果今天勞力的缺口,是可以由失聯的移工來補上的話,那今天還有需要去引進這些新的移工國嗎?」
除了失聯移工的問題之外,不少民眾也擔心,印度移工在文化脈絡下的性別觀念,將造成台灣更多社會治安問題。「在於女性安全上,如果事情發生了再來講就有點太晚了,所以你不如最一開始就謹慎的處理這一塊。」參與遊行民眾Tommy(化名)表示。
數十年前,台灣也以引進東南亞移工作為缺工的解方,當時同樣掀起民眾對於治安的疑慮。如今面對類似事件,政府已有國內的經驗參考,如何制訂相關配套措施,成為政策通過後,須優先考慮的議題。對此,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魏玫娟提出建議,「這種東西都是在他們進來之前,可能就要透過相關單位的一種教育跟訓練的一個課程,或者是已經確保可能要到臺灣來工作的印度的勞工朋友要有一定的了解。」
移工議題不只關乎文化與安全問題,更影響國內勞動環境整體結構的轉變,也使本國勞工市場面臨更大的衝擊,政府未來制訂移工的政策與配套措施,仍須與勞雇雙方有更多的討論。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