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12月5日,詹武龍老師帶領中壢社區大學”秀明農法班”的同學們,一起到竹北農地來學習手工割稻、脫穗及曬榖的技巧,體驗農夫的辛勞與付出。彎腰割稻的農村繁景相信是許多人兒時的回憶,但曾幾何時?眼中金黃色稻穗的美麗景象已漸從我們的身旁消失,也逐漸從我們的記憶中淡出。
台灣在經濟開發掛帥、努力賺外匯的政策下,其實付出了許多的代價。在進口糧食的不合理價格競爭下,在政策錯誤的休耕補助計畫下,一畝畝良田被迫休耕荒廢,大量的除草劑及石化產物撒在我們肥沃的淨土上,污染我們子孫賴以生存的土地;在政府與財團經濟利益的掛勾下,土地也逐漸開發成無法再生產的廠區,而這就是農業發展政策。許多城市裡出生長大的小孩甚至未曾看見過稻穗,試問他能體會農夫的甘甜與辛酸嗎?”粒粒皆辛苦”對孩子來說似乎只能是一首唐詩。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良田已變荒地,糧食危機的發生將不再是一個預告片,這樣的代價不知道算是進步?還是退步?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