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結合布袋戲 科技與傳統文化的奇妙碰撞
記者黃穎燮 / 台中採訪報導
「聲五洲」裏演出飛劍奇俠之天賜良緣現場。 黃穎燮/攝
在這日新月異,被短視頻占據主市場的社會,傳統文化布袋戲不被快節奏的社會淘汰,還做出了創新,讓約兩百年的布袋戲延續它的烟火。布袋戲演出的形式一直都是由表演者在幕後操控布袋人偶,賦予人偶聲音和表情,再加上現場音樂演奏。「聲五洲」將打破傳統和VR結合演出布袋戲,預計明年推出。
「聲五洲」掌中劇團為台中地區超人氣超大型的金光布袋戲演出團隊,劇團的第二代傳承人王英峻秉持著「讓布袋戲歷久彌新」的目標,致力於發揚傳統表演藝術,做出「舊與新」的結合。
王英峻說,在疫情前他認識了一位「搞科技」的導演,邀請他到臺北觀看布袋戲,劇團精彩而酷炫的表演吸引了導演,因此他提出了新想法,讓劇團保留演出,但燈光音效都捨去,取而代之的是影像。
經過多次的磨合排練,布袋戲以沉浸式的劇場呈現故事、劇情和音樂。王英峻說,這是布袋戲難能可貴的突破,但他希望「買鷄蛋、送火鍋、再加碼吃到飽」。「聲五洲」明年會把劇團的現代戲、金光戲和傳統戲《掌中奇緣》,透過VR讓觀眾可以有身歷其境在布袋戲的體驗,地點選擇在文創市集或遊樂園等人潮聚集的地方讓跟多的人可以體驗未來布袋戲。他説越在地、越國際,把傳統藝術發揮到不可能的極致,即是特色。
觀眾親自體驗操偶。 黃穎燮/攝
Z世代學徒 引領傳統文化邁向未來
「聲五洲」掌中劇團的固定成員有十位,其中以年輕成員佔多數。身爲劇團第二代傳承人的王英峻一直以來都積極地招募新生代年輕人加入,目的就是把臺灣引以爲傲的傳統文化布袋戲發揚光大。
王英峻曾經想從近親的人開始傳授,但他妹妹的兩個兒子在嘗試後紛紛表示沒興趣。對親人不好進行嚴苛的教導,但太溫柔的教導,王英峻認爲沒辦法完全的把布袋戲精神傳授出去,在苦惱中,他選擇把視線投向一般年輕人。
王英峻說,目前劇團有兩位正在等待上大學的學徒,他們都是戲迷,從小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看著布袋戲長大的。其中一位學徒的爸爸還是劇團團員,在耳儒目染下,他們產生對布袋戲的興趣,趁著升大學前的假期跟著劇團一邊出演一邊學習。有興趣的學很快,沒興趣的學不會,他相信Z時代的年輕學徒和創新的VR布袋戲演出,會將這條傳統文化布袋戲的浪推得更高更遠。
李惠珍老師為觀眾演唱。 黃穎燮/攝
「文化資產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見證布袋戲的轉變
「聲五洲」十月二十九日在臺中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辦「劍俠布袋戲」《飛劍奇緣之天賜良緣》,特邀文化資產布袋戲後場音樂保存者李惠珍老師來現場演出。她加入布袋戲已有二十年之久,一開始是和劉溫和師傅學歌仔戲,興趣使她除了繼續原本的歌仔戲,也接觸布袋戲。平時有活動邀請她,她都會抽空參加。這二十年間,她在臺灣布袋戲留下自己的足跡,也一起見證了布袋戲的興衰。
以前的布袋戲很單純,主要的故事情節、表演風格、舞臺製作和目標觀眾。如今不僅僅要保留傳統的布袋戲留住老一輩的胃口,也要開發創新題材和科技結合布袋戲來填飽年輕觀眾的胃。因此,「聲五洲」劇團是少有做到把不同元素都加入布袋戲,也是劇團能發光發熱的原因。
傳統布袋戲是「聲五洲」劇團的一個主要範疇,其中包括來自中國古典文學、神話和歷史的經典故事,如《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等。他們忠實於傳統的布袋戲表演風格和劇情,以保持這一臺灣傳統藝術的優雅和魅力。「聲五洲」劇團涉足創新和現代化的布袋戲領域。他們嘗試不同主題和風格,以吸引現代觀眾,包括有關科技、家庭、環境等當代議題的故事。「聲五洲」劇團的多樣化劇目和出色的演出質量使他們成為臺灣布袋戲界的重要代表之一,並持續吸引觀眾,延續這一富有傳統的臺灣藝術形式。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