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朱婕菱、曾善美/新北市報導】坐在廢棄木棧板製成的椅子,享受鼻頭海港的新鮮空氣,屬於東北角獨有的石花凍甜品放在由門板再造的桌子上,這是來鼻頭一號咖啡廳的客人們能體會到的景象。
Grace創辦以環境保育為經營主軸的鼻頭一號,有別於一般的咖啡館,這裡從室內家具擺設,到外帶杯都是遵循能多次循環利用的原則,此外,鼻頭一號帶領民眾淨灘淨海,更致力於小丑魚、流浪貓等動物保護,推廣生態環境教育,貫徹環保的生活型態。
↑海岸志工清理完鼻頭沿岸垃圾後,開心合影。照片提供/B1 Cafe. 鼻頭1號
「我們在外木山海灘看到一個澳洲爸爸,牽著三歲和兩歲的孩子,在玩水的同時也順手將看到的垃圾撿起來。明明是外國人,卻因為很喜愛著台灣,很努力地撿海灘上的垃圾,那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又能做什麼?」Grace與丈夫受到這位澳洲爸爸的啟發,決定投身生態保育行動。
雖然是從當時是從事室內設計工作,一個和自然沒有直接相關的職業,但因為在紐西蘭生活12年,看到當地政府對於自然保護的意識,Grace希望將在國外體會到的環保生活應用於台灣,讓更多人了解海洋等生態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該怎麼做才能讓它們更好。
從設計師到潛水教練 從潛水店開到咖啡廳
Grace因為想要讓更多人深入認識自己熱愛的這片大海,毅然放下在台北的室內設計師身份,在學習潛水1年後轉身成為潛水教練,希望可以藉此推廣海洋教育與保育。2015年在鼻頭漁港開的第一間店便是和潛水有關,主要帶領民眾潛到海裡認識水中世界,而為了執行不傷害海洋的理念,她堅持潛水店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商品,沐浴乳、洗碗精等清潔用品也都要是能夠生物分解,盡力減輕對環境的負擔。而這樣的經營方針,同時展現於Grace在鼻頭同時經營的第二個空間-鼻頭一號咖啡廳。
除了不使用塑料產品,改用對生態友善的餐具、洗滌劑,鼻頭一號全店以二手傢俱以及廢置木材再造的桌椅佈置,展現循換利用的法則。像有張桌子曾經是朋友在新店設立的門片,因為店面搬遷需要將木材替換,Grace覺得很可惜不想要輕易浪費,便經由加工,賦予門片新的功能。
拒絕使用拋棄式外帶杯則是鼻頭一號咖啡廳在經營上跨出最勇敢的一步,改用付押金,租借玻璃杯或是316鋼杯是他們想出來的替代方式,但在第一年遭受到顧客大幅度的反彈,Grace苦笑說這樣的營運方法根本是將顧客往外推,很多客人聽到沒有提供外帶杯就不願意來消費,因為很多遊客在走完步道、嬉戲完後並不願意再走回來拿回贖金。
不過為了減少垃圾遺留在山林與海洋,他們依然堅持這個方法,繼續推廣並且執行拿環保杯給予折扣,終於在第二年看到了轉機,越來越多人漸漸接受租借杯的方式,雖然必須投入更多人力成本去清洗和消毒,但這樣大大降低了一次性商品帶來的污染。然而疫情的侵襲,即使在有妥善消毒下仍存在傳遞病毒的疑慮,這也讓租借杯方案難以繼續執行,秉持環保理念,現在鼻頭一號改以用蔗渣製成的外帶杯,杯內沒有塑膠薄膜,放久了會像紙張一樣變軟,就算不小心落入海洋,也能像紙張一樣被分解掉。
↑環保杯飲料杯大評比。製圖/曾善美
深耕在地 讓環境保育在鼻頭出發
鼻頭漁港依山面海,有步道供登山客健行,並且是個潛水客們喜愛的活動地點,在這樣的條件下,每到假日總會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帶來商機的同時也帶來大量的垃圾堆積。在2023年8月,因為受到颱風影響,大量的海洋廢棄物隨著潮流蔓延到村莊的巷弄街道,如此狼籍的景象讓不少主流媒體相繼報導,也引起外界關注。
鼻頭一號店長Danny談到曾在鼻頭海港進行淨海活動,就有被水面下的環境狀態驚嚇到,讓他印象十分深刻。當時他背著裝備下潛,在記錄夥伴淨海過程時,目光被一塊覆蓋在珊瑚上的毛巾吸引住,而當他掀起這塊布後,映入眼簾的不是炫麗顏色,是已經白化、難以回復健康的珊瑚,和旁邊還保有色彩的珊瑚群形成強烈的對比。
為了減少海洋廢棄物的數量,鼻頭一號咖啡廳每年會舉辦大概六次淨灘、淨海活動,邀請民眾一同參與,以眾人力量盡力撫平環境受到的傷害。Cody是海洋大學養殖系的學生,曾經參與過淨攤的活動,他提到在淨攤前總會覺得東北角海岸就和以前看到的照片一樣,是漂亮、無污染的環境,卻在活動後發現,海灘的狀態惡化很嚴重,隨處都可以見到被丟棄的玻璃罐、廢棄物。看到這樣的現象Cody感到震撼與不捨,熱愛的海洋受到嚴重破壞,也讓他決心在空閒時投身淨灘淨海的行動。
小丑魚復育計畫 守護台灣原生尼莫
根據台灣海洋保育與漁業永續基金會(簡稱海漁基金會)在2020年3月統計,鼻頭角海域的野生小丑魚從原有的兩千隻以上,如今剩下不到十隻。小丑魚和海葵共生關係密切,海葵身上的雜質、堆積物仰賴小丑魚去清理,如果小丑魚數量驟減,勢必會影響海葵的生存,進而導致生態系失衡。
為了及時補救鼻頭小丑魚族群,海漁基金會與海洋大學攜手合作,在三年前開始推行「東北角小丑魚抵家生態復育計畫」,鼻頭一號也加入計畫,在店內設置生態海水缸,作為推廣小丑魚等海洋生物的教育場域,盼望能夠讓顧客藉機深入認識海洋生物。
在店內設立海水缸是件不容易的事,Grace坦言這部分是他們在參與計畫時遇到的困難之一。因為加入計畫之初是希望能夠成為小丑魚野放前的據點,所以缸內的海水、微生物含量、岩石分佈等等都是依照鼻頭海岸實際情形設計,需要大量的心力與人力去維持,然而礙於咖啡廳場地限制,能使用的魚缸最多只能有五隻左右的小丑魚進駐,最終變更為教育海水缸,目的改為讓來店客人能夠認識小丑魚與其生活棲地,即便如此,依然必須投入時間去維持缸內的水質與生態平衡。
另一個在小丑魚復育計畫中遇到的問題便是觀測,在野放之後潛水員會觀察七天,確認小丑魚的適應程度,但容易受到天氣變化與人為影響,讓這個階段進行十分艱辛。
因為鼻頭公園這一帶並不是保護區,許多水族業者以及不肖商人會特地來這邊採集,Grace提到,時常在野放100多隻後的兩週內發現數量驟減,一部分可能是小丑魚不適應該區域的生活而游走,另一部分人類的惡意捉捕。設置教育缸主要就是讓來咖啡廳的爸爸媽媽能帶著孩子認識海洋生物,搭配繪本與看板介紹,讓孩童學習用眼睛觀察,不要隨意捕撈,了解該住在海裡的動物們就應該要好好住在海洋。
店內的小丑魚因為尺寸漸大,Grace希望牠們能夠回歸自然的生活環境,所以在今年將復育缸歸還給海漁基金會,鼻頭一號咖啡廳也跟著結束在「東北角小丑魚抵家生態復育計畫」的任務。
在疫情之後 保衛生態的下一步
↑海岸志工正在清理鼻頭漁港的沿岸塑膠垃圾。照片提供/ B1 Cafe. 鼻頭1號
疫情逐漸趨緩,人潮漸漸回流到鼻頭漁港,原先受到疫情影響的保育計畫也開始重啟,Grace透露,鼻頭一號預計在2024年重新啟用租借外帶杯的模式,雖然現在使用的蔗渣杯相較之下已經對環境較無負擔,但使用能重複循環的餐具才能夠解決垃圾量的問題。
此外,鼻頭海岸污染問題也是Grace夫婦長期關注的,因為不是保護區,沒有受到法令規範,垃圾丟棄、海洋生物受到惡意捕捉等事件層出不窮,Grace談到目前有在進行計畫,希望設立保護區讓鼻頭公園的生態有所保障,不要再受到人為蓄意破壞。
除了維持原有的環境保育行動,Grace同時擔任海洋環境的推廣講師,將自己在海面下看到的畫面與經驗帶到企業和學校。Grace說,本來並沒有預期聽眾能完全聽懂她們想傳遞的理念,但很多人在講座結束後也會想要為海洋、為環境做點什麼,對此她欣慰的表示,只要自己的行動能影響一個人,那就是成功的。
雖然淨灘、淨海是實質幫助環境的一種方法,但其實從日常生活減塑做起同樣能夠幫助大自然。海洋是地球之母,沒有大海人類就會面臨滅絕,而對於島國台灣來說海洋更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 Grace呼籲大眾能夠了解海洋文化除了海鮮,還有生態、教育等面向值得受到重視。
採訪側記:
環境保育是個從小學就開始被灌輸的觀念,但一直覺得很有距離感,然而鼻頭一號卻以能夠生活化的方式去貫徹環保的理念,讓我覺得很佩服也很感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採訪完離開咖啡館,看到海灣內真的漂浮著好多瓶瓶罐罐,瞬間完全能夠體會Grace他們希望將鼻頭公園列為保護區的心情。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