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傳統閩南春節習俗 炊糕做粿之樂

2024/02/23 16:26
5,50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燈籠高高掛在街道,掛在家家戶戶的門口,新符又把舊符換,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來臨。傳統的閩南春節習俗寄寓著人們對新年的期許,蘊藏著寶貴的閩南年文化,是一筆重要的文化財富。閩南地區的年是從小年開始的,從各種炊糕做粿開始的。

照片

   閩南地區的年大多是在各種祭拜中完成的。閩南人會在大桌上擺著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祭品,而這些祭品中必不可少的便是各種糕粿。這些糕粿有甜鹹之分,甜的以發粿、甜粿等為主,其中甜粿又細分為白糖、紅糖、花色等;鹹粿則有鹹粿、菜粿、芋頭粿等諸多花樣。
   有的粿還以制法和外觀來命名,比如發粿、面煎粿,閩南人過年的講究,在這些粿的細節上可見一斑。比如發粿,必得蒸出裂紋來,且裂得越開“發”得越大,寓意來年會大“發”。這也是對閩南主婦手藝的年度大考,米漿、糖分、酵母的比例,以及蒸的時間、火候,都要把握精確,才能“發”得好。猶記得小時候,每當長輩在蒸發粿時,都要再三叮囑家裡的孩子們不能亂講話,避免發粿不夠“發”。每次掀開蒸籠蓋,再資深的主婦都會流露出些許不安,只有等到整籠發粿現身,裂痕精緻大氣,才放下心來,開心地取幾粒染紅的大米點在發粿上。
“發”得越大,口感通常也越佳。熱氣騰騰的粿香在揭蓋的一刹那襲來,饞嘴的小孩都恨不得撲上去啃一口。但這些發粿是要拜神的,大人就用小碗盛幾碗多出的米漿一起蒸,而這些小碗粿,必然第一時間被孩子們瓜分殆盡。
不管是鹹粿抑或是甜粿,其中都包含著深情的寓意,甜粿自然是甜甜蜜蜜。而所謂的菜粿,便是蘿蔔糕,閩南人把蘿蔔叫做“菜頭”,菜粿自然有新年“好彩頭”之意。粿界的鹹甜兩派,並不像豆花界那樣大打出手,而是一派和諧。甜粿淋上蛋液煎或炸後,和海蠣面線湯一起吃,閩南人說這是“吃甜憶著鹹”。
不管是哪種粿,在閩南人心裡的地位都不可動搖,在過年的各種場合頻繁出現,也常常作為閩南人過年期間人情往來的必需品。“粿”們為閩南人過年定下基調,底盤扎實。年復一年,當北方的朋友吃著餃子過年時,閩南人總喜歡泡著茶吃著粿。雖然如今閩南地區城市化加快,但並沒有讓過年的這些食俗徹底消失,每每春節便是重溫和傳承風物風味的最好節點。(陳嫣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