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旻臻/台中採訪報導
在現代我們生活在一個數位化和自動化的時代,陶藝作為一種傳統藝術形式,卻繼續吸引著我們,因為它不只是藝術品,更是我們生活經驗的展現。就如同一間位在台中沙鹿的陶藝工坊-荒煙「漫草」,賴孝哲老師將生活體悟融入到作品,嘗試運用線條在器物美學與實用功能兩者間尋找平衡點。
一個契機踏入陶藝圈
大學時期就讀室內設計科系的賴孝哲常常會看到許多人家裡裝修風格是現代簡約,但總是擺設一套傳統茶具,在空間中顯得有些違和感,這讓他在心中埋下一顆想試著改變的種子。2006年認識到「水番流陶藝協會」的創始人潘俊任老師,開始利用下班後的空閒時間與假日埋頭學習手捏陶藝,隨著時間的推移,賴孝哲的技術不斷精進,研究不同的窯燒技術,包括高溫和低溫窯燒,嘗試調配各種不同的釉藥觀察呈現的光澤色彩,以創造出獨特的視覺效果,直到現在有一間屬於自己空間的工作室,讓自己能夠靜下心慢慢地去觀察體會生活,增加自己創作的靈感。
賴孝哲分享學習手捏陶藝的故事與如何研究釉藥配方比例。 吳旻臻/攝
藝術來自於生活體悟
賴孝哲說到,除了想將陶藝文化傳承外,希望能夠從生活中接觸到的植物、時尚服裝或是時事,各種的感受經驗都被轉換為創作的養分,讓茶具加入現代的美學,利用豐富的色彩及線條展現出我們這個時代文化下的特有的手藝風格。在學習如何製作茶器的過程中,賴孝哲發現到需要深入地去理解茶藝文化才能做出符合實用功能又兼具美感的器具,從陶器的底部需要多大才能將水快速煮沸,手把大小比例如何設計才符合舒適的角度,這些不單單只要會捏陶的手藝,更需要你實際用過去了解他們的需求,正是他一直強調的「要學會如何生活,靜下心慢慢去思考事物的本質、原理,由內而外的去理解才能完成一個符合自我心境貼近生活的作品,記得突破自己的舒適圈,世界比你想中的大,靈感都是來自你的生活。」
跨越時間空間的意念
2021年「時空皺褶」的展覽中賴孝哲的《竹韻系列》運用竹子的特性,以筆直的線條將茶壺做成竹節的樣式,呈現從竹壁中取水的模樣;《銀采系列》將大自然樹木紋理刻劃在茶壺上,把樹枝模樣作為壺嘴,結合帶有金屬質感光澤的釉色,把現代工業與自然元素做出好的化學反應,代出時間的跨躍的主題。近期於2023年9月舉辦的個人展覽「分形組構」,其中分形表達他對於生活中重要的所見所聞進行拆解分析,組構則是將這些過去的回憶重新組合,以現在的觀點去做新的詮釋,賦予它不同的意義與價值。做為主視覺《觀行者》這個作品是他從觀峰玉這個多肉植物的外型去發想設計,將植物與怪物做結合,運用個各種手捏技法揉捏、接土,表現植物生命的軌跡,外觀以曲線營造肌肉感,也讓九隻眼睛有飄動感,將多肉植物賦予一個新樣貌。回想過去在這麼多作品中令賴孝哲最有感觸的是一個早期所創作的蒸汽龐克風格的茶壺,運用大量的螺絲元素做成腳以及呈現金屬光澤的釉色讓這個呈現未來科技機械感與傳統工藝交織的作品傳遞強烈的個人風格,原本從一張草圖到現在技術能夠將它重現出來,也是完成陶藝生涯裡的夢想藍圖。
2018「分形無限」參展作品。 圖片來源:漫草陶坊臉書提供
文化的重新組構
賴孝哲在創作中堅持的理念是器具的實用性與美觀要共同兼具,貼合日常生活習慣,並且要去接觸不同地方的文化或是跨領域的知識,這些都是他創作的靈感來源。此外,他也鼓勵年輕的陶藝家們勇於嘗試新的創新和實驗。賴孝哲認為陶藝應該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演變的領域,並且每一代藝術家都應該在傳統基礎上發揮創意,為陶藝帶來新的可能性,表現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風格作品。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