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失智友善園區 保長者平安生活
全台首座無圍籬式失智友善社區
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目前我國失智人口已超過30萬人。在高齡化的浪潮下,2019年屏東縣政府成立全台第一個高齡失智友善園區—竹田西勢樂智友善社區,又稱為「屏安村」。
屏東縣社會處督導郭美琪表示,在服務長輩的過程當中,發現長輩其實是習慣在他們自己熟悉的環境去接受照顧、去生活,所以才會有無圍籬照顧的概念的發想。
在服務長輩的過程當中,發現長輩其實是習慣在他們自己熟悉的環境去接受照顧、去生活,所以才會有無圍籬照顧的概念的發想。
屏安村快樂魚日照中心主任許文楠說希望可以去從事的一種照顧模式,就是門沒有上鎖,門是打開的,長輩在這裡除了上課以外,也可以陪伴他去隔壁宮廟拜拜,到社區裡面去買菜。
而整個屏安村的設計極具巧思,在安全方面,使用「屏安符」藍芽裝置追蹤長輩的行蹤動向,有限度地在自由與保護間抓取平衡。在環境方面,設置大型小綠人語音紅綠燈,並在地面漆上黃線,輔助長輩的行走記憶,將設計融入長照,出入更安心。
像是友善步道會有扶手讓長輩可以在社區裡面去行走運動是比較安全舒適的,那也有配合長輩在使用的紅綠燈,聽的部分會是用客家語來發音。
自己人照顧自己人 減輕長照負擔
目前社區內已超過50個商家投入失智友善店家的行列,在門口擺設貼心椅,以及友善關懷長輩的行動,讓整個村形成綿密的照護網。
屏安村快樂魚日照中心主任許文楠表示,在初期有遇到一些阻礙,像是用失智友善社區這個名稱就遭到一點意見,當地居民認為我們居民又沒有失智症,為什麼要在我們社區上套上失智這兩個字呢,他們覺得有點沈重,在溝通討論後,我們改變了。
屏東縣社會處督導郭美琪則說,大家對失智症的認識其實是有限的,可能聽起來就會害怕,希望是可以讓更多人知道對失智症長輩的照顧其實跟一般長輩照顧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失智症是一個類似文明病的症狀,其實說失智也不完全,反而覺得是認知上的障礙,可能把12345678910中間的某一個數字抽掉,他就念1234-678910,5就不見了。所以這樣的長輩需要的是有人在旁邊陪著他,他可以把很多事情做得非常好,跟沒有失智前一樣。
因此在日照中心與社區居民的陪伴下,長輩們也開始慢慢改變,變得積極的想來日照中心上課,逐漸恢復以往的生活能力。
屏安村照顧服務員藍蕙欣分享,月英阿嬤他剛來的時候是比較沉默,跟人之間沒有任何的互動,都需要主動去跟他聊天,他喜歡種菜就會讓他去種菜,經過大概三個月,現在他已經每天早上來了他都會主動去拿澆水器,跟以前真的是差很多。
以互助團結陪伴失智長輩
在屏安村計畫實施的這四年來,政府團隊努力向各地宣導無圍籬式照顧的概念,希望將這樣的服務精神帶給大家。
屏東縣社會處督導郭美琪說屏安村計畫目前有擴展到屏東市另外兩個社區,他們其實也開始在慢慢地發展像無圍籬照顧,屬於他們自己照顧的模式。
建立一個開放的失智友善園區,政府、社區和日照中心缺一不可,即使長者的記憶如魚一般短暫,但希望在屏安村的生活中,每一刻都是快樂的。只有真正建立完善的失智友善環境,才能實現共同陪伴照顧失智長者的願景。
淡江新聞 李品諭 莫翔 採訪報導
更多報導請看:淡江新聞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