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黃金古道 雙溪志工傳承礦業文化
談起台灣礦業開採史,位於台灣東北角的金瓜石與九份相鄰,曾因開採金礦而繁華一時。而今,瑞芳地區已發展成為觀光聖地,黃金博物館應運而生,成為民眾瞭解台灣金礦產業重要的文資保存館所。
僅一水之隔的雙溪區「牡丹十三層金礦遺址」可沒這麼幸運。這片從日治時代就存在的遺址,雖然位處知名的淡蘭古道北路週邊,卻因人跡罕至而逐漸埋沒於荒煙蔓草中。直到2024年初,靠著當地居民劉進士、呂理淵等志工的引路,帶領藍天隊、暖曦協會、拾穗協會等各山社協會,披荊斬棘、除草修徑,佈繩索、綁布條,才將先民的開礦路徑及採金遺跡整理出來,希望後世子孫藉由登山健行,瞭解當年採礦、運礦、煉礦及討生活的辛勞。
新北市嘟嘟登山隊一行40人,日前在嚮導王泰然及當地志工劉進士、呂理淵的解說下,走訪牡丹十三層金礦秘境,領略礦場文化之美。
劉進士表示,「十三層」代表從山上開採帶有金脈的礦石,用流籠運抵台車,再以台車隨著軌道運抵山下的冶金廠提煉。為讓運礦過程順利,而將山徑層層修築,代表先民冶金過程繁複。
礦場位於牡丹坑溪上源的三貂溪兩岸,設有瑞三一坑、二坑、三坑,途經琉榔頭及黃金隧道,早在日治時代設牡丹坑鑛務所,帶領成千上百人開採金礦,盛況不亞於金瓜石。
呂理淵回憶起國小上學時,為採金礦工的父親送便當的往事,語氣略顯激動。他表示,與其讓這段輝煌的礦史隨著山路埋沒,不如幫大家重新找回及擦亮記憶,這是我們這一輩莫大的責任!
「我們希望成立協會,集結更多力量」,劉進士計畫打造一條「黃金古道」,串連貂山古道及燦光寮古道,成為一條O型路線,也希望有關單位能協助遺跡維護及相關安全措施,一同公私協力,將十三層遺址金礦文化推展出去。
台灣礦業的興衰,代表一段台灣經濟史及勞動史,我們更要重視文化資產,讓這段活歷史能夠延續。(公民記者正氣哥在新北市雙溪區的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