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校園淨零碳日種下永續

文字-A A +A

五月中旬,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暨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YSBC(Yunus Social Business Centre)舉辦校園淨零碳日,校長陳同孝邀請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前外交部歐洲司司長暨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榮譽顧問邱仲仁大使賢伉儷、與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等人擔任致詞貴賓,聯手響應尤努斯教授的「零淨碳排放」在校園內種下象徵三棵花旗木,期盼透過行動倡議青年注重環保理念,並在活動市集中推廣減碳蔬食飲食。

首先校長陳同孝致詞及感謝與會貴賓蒞校,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致詞提到,學生在校期間,就該有為社會盡一份力的觀念,聯合國訂定2030年淨零排碳目標,如何達到此目標,應由自身做起,如:自備環保杯、力行節能減碳等,不要讓北極熊站上一小塊浮冰的畫面重現,期待學生透過活動,瞭解環境永續目標及精神,進而實踐於生活中。邱仲仁大使致詞表示,即便因為出使國家的環境氣候惡劣,蔬果得之不易,仍然堅持吃素,地球暖化日趨嚴重,吃素也是拯救地球的方法。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表示,全球目前已有108所大學成立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YSBC,均為國際知名及優秀的好大學,其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亦於中區率先成立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學校舉辦「校園淨零碳日」,發揚減碳理念,也激勵更多青年投入三零行動與社會型企業的創業,推薦學生參與台灣尤努斯創新獎,以獲得更多與產業界接軌及媒合的經驗。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也將持續整合各大專院校YSBC資源,在台推動社會型企業的良善商業模式,並且持續辦理社會創新活動,廣邀年輕人參與,讓永續希望的種子在台灣生根發芽。台灣尤努斯基金會係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所授權成立,長期推動社會型企業理念與「零淨碳排放、零貧窮、零失業」之三零願景,鼓勵台灣大專院校成立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YSBC),在校園推動社會型企業的共善商業模式以及三零願景,支持YSBC辦理各項工作坊、論壇等行動,落實社會責任,在青年學子心中種下永續種子。近期舉辦第四屆台灣尤努斯創新獎截止收件至6月3日,詳情見台灣尤努斯基金會官網。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前外交部歐洲司司長暨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榮譽顧問邱仲仁大使賢伉儷、 與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校長陳同孝於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的三民校區共同種下花旗木。


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致詞演說。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左)致贈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校長陳同孝(右)尤努斯教授著作《三零世界》。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左一)、前外交部歐洲司司長暨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榮譽顧問邱仲仁大使賢伉儷(右一、二)共同於國立臺中科技大學的三民校區等人共同種下花旗木。


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左一)、教育部技職司司長楊玉惠(左二)、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課程中心副教授何昕家(中)、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校長陳同孝(右二)、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高教深耕計畫辦公室暨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主任黃政治(右一)於校園內聯合國永續目標標誌合影。

 

FB留言板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0

加入時間: 2017.09.27

尤努斯基金會

加入時間: 2017.09.27
74則報導
0則影音
0則OnTV

作者其他報導

格萊珉學校系統性學習協助婦女創造第二人生

2024-06-18
瀏覽:
2,684
推:
0
回應:
0

北商大辦工商與公共管理學術研討會鼓勵創新管理

2024-06-13
瀏覽:
3,858
推:
0
回應:
0

高雄尤努斯社企沙龍談募資與創業法律

2024-06-12
瀏覽:
5,743
推:
9
回應:
0

致理科大YSBC與台灣尤努斯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

2024-06-07
瀏覽:
1,059
推:
0
回應:
0

屏科大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辦論文獎鼓勵永續

2024-06-04
瀏覽:
2,720
推:
0
回應:
0

木酢達人尤努斯社企沙龍分享林業永續創業之道

2024-06-03
瀏覽:
2,566
推:
0
回應:
0

尤努斯小老闆穿上圍裙學創業理財

2024-05-15
瀏覽:
4,288
推:
0
回應:
0

尤努斯社企沙龍邀木酢達人分享林業永續創業

2024-05-10
瀏覽:
5,416
推:
24
回應:
0

中科大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校園淨零碳日種下永續

搜尋表單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共12,907位公民記者

目前累積了188,954篇報導

12,907位公民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