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商業化的抉擇
(記者鄭松維∕專題報導)作為一名畫家,最想知道的事是我的作品有市場嗎?藝術創作在美術界恒久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有些人青睞它們,有些人則不喜歡,「功成名就」的百分比遠大於「黯然失色」的百分比。然而,如果想成為職業藝術家,光靠賣畫維生,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每個投資者都是苛刻批評家,鍾愛或鄙視端看個人的好惡,畫商也深信這一點,藝術家唯有找到自己生存的模式,發展一種獨特的創作風格,成熟穩健地成長,與藏家們真誠溝通並保持正直,才能邁向奏效之途。
人人都能創作藝術,只要敢用顏料提筆塗鴉,就會自動發生。
藝評家羅二松說,創作藝術並不是只專注於自我表達,人人都能創作藝術,只要敢用顏料提筆塗鴉,就會自動發生;大致上,創作藝術的過程,是一種發現世界的經歷,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向外界表達個人獨特的創造,讓他人可以透過你的筆墨深刻地領悟世界,藝術家非得日以繼夜地創作,產出更前衛更複雜的作品,才有機會迎合社會的期待。
藝術品想在市場上流通,可在鄰近地區的任何展覽空間中展示。
其實,涉及藝術作品的價值,不僅僅只是藝術家的天賦或能力,也是多種因素相互權衡的結果。其商業價值的關鍵,在於創作者在藝術界的地位,包括作品的質量,多數藏家會被最知名風格的優質作品所吸引;具有強大來源的藝術品會更有價值,一件藝術品曾經在有公信力的美展獲獎,在公家展館展出或被藝術收藏名家收藏,那麼它的價值自然會更高。
羅二松表示,假如想讓作品在市場上流通,剛開始可在鄰近地區的任何展覽空間中展示作品,這種公開發表要麼被證明作品是可以販賣的,要麼是有待加強的,在非正式畫廊的場所初試啼聲,可檢驗自己的作品是否有任何銷售吸引力。倘若基本功非常好,表現的題材吸引了購買大眾,畫廊老闆就有可能會自動登門,並提出展示作品的條件。
「藝術」有它既有的定義,同時又是不可定義的,藝術就是藝術。(圖為藝術家柯秀瑩作品)
認識很多的藝術工作者,通過與他們深度交談,了解到當中沒有一個人是「天賦異稟」的,所有人都憑著後天的努力創作、學習和實踐來掌握自己的技藝,外人可以無厘頭批評作品,稱之為這個那個,指導做這個或那個等等,除非畫家想委曲求全,渴望對方購藏作品,否則這一切都不重要,對自視甚高的畫家來說,「藝術」是生活中的一切,它有它既有的定義,同時又是不可定義的,藝術就是藝術。
並非所有成功的藝術家都是有才華的,也不是有才華的藝術家才會成功的。(圖為藝術家何季諾作品)
羅二松強調,並非所有成功的藝術家都是有才華的,也不是有才華的藝術家才會成功的。解讀藝術的發展史,藝術是一門世界上最艱難、最殘酷的工作,心力交瘁是日常的作息,運氣和盲目性都是必要的通則,並且往往錯位,孤獨、寂寞是畢生的伴侶,創作者總是永無止境地感到飢餓,不時傷透家人的心;所以,如果仍然認為自己無法創作藝術就會抓狂,那麼最終可能會過著無法估量的生活,如同夸父追求癡瘋的夢想。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