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張老師」帶你從「槍擊事件」看「選舉症候群」
臺南「張老師」帶你從「槍擊事件」看「選舉症候群」
本月13日一聲槍響劃過了美國賓州的空中,槍擊事件發生的幾分鐘內,空氣中瀰漫著憤怒、怨恨、指責與焦慮,瀰漫在人群中的這股氛圍逐漸擴大,隨即是全球對於此事件的不同聲浪此起彼伏。然而,您知道嗎?不論是那位槍擊手、參加造勢的群眾,以及關注各候選人並隨之行動產生焦慮、憤怒、生氣或害怕情緒的人們, 情緒的背後都伴隨著「選舉症候群」的出現而有高低起伏。
臺南「張老師」表示:對於政治的情感往往代表著這個人的價值觀與社會觀,簡單來說,就是「他」如何看待事件、如何解決問題;而狂熱,即是當該候選人的經歷獨特甚至與「他」相似時,那麼這時候「他」往往會在候選人身上投射出對於自我的實現,以及一種深信對方終將成功的崇拜感。隨著上述層層的情感堆積出現了所謂的「選舉症候群」,其實是一種「壓力性焦慮症」。
美國心理學會對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相關研究指出,超過2/3的成年人表示選舉對其而言,是重要的壓力來源。在選舉的熱潮中,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出現選舉症候群,由於周圍壓力的影響,例如:媒體持續報導民調、弊案等;政論名嘴或候選人以災難化、煽動性的言論加劇選情,這也可能使原先對於政治冷感的選民感到不安。
常見選舉症候群的症狀包括焦慮、憂鬱低落、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異常亢奮、疲倦、失眠、食慾變化、絕望感或身體不適但找不到明顯病因等。「張老師」呼籲,當您特別痴狂於某特定候選人,頻繁產生焦慮、失眠、憤怒等等的情緒,進而影響生活時,您可以嘗試:
一、維持生活的規律作息:「張老師」提醒,黃金睡眠期在晚間11點至早上6點,維持良好睡眠時間將有助於大腦與身體機能的活躍。
二、減少接觸政論節目:不過度觀看或接收相關訊息。
三、避免過度猜想選舉結果:反覆猜想負面的結果,容易使自身陷入憂鬱、悲痛的境地,如此一來可能致使失眠的情況產生,間接影響健康作息。
四、尊重他人不同的立場:遇到不同觀點的人,不強求對方必須與自身立場一致。
五、多參加戶外活動:可透過運動項目來進行紓壓,亦可藉此機會減少接觸過度激昂的政論節目。
臺南「張老師」指出,當民眾積極參與公民政治並關心選舉時,同時應留意自身的身心變化。選舉症候群大多數情況下會隨著壓力解除而有所緩解,若以上方式仍無法減緩不適,建議尋求專業協助,不妨撥打張老師專線1980(依舊幫您),由專業人士從旁聆聽您的困擾,並輔導您。臺南「張老師」中心1980(依舊幫您)免費輔導專線分機42,「張老師」與您同在、陪伴您並且協助您。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