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李永謨把樹皮樹葉 做成藝術品

2024/07/31 21:00
11,928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記者蔣天文、康耘誌/南投市報導】大自然中自然掉落的樹葉或果實,常被人們忽略,甚至當作垃圾及廢棄物,但這些看似毫無作用的自然產物,到了李永謨的手中卻搖身一變成為了吊飾、花卉或是動物造型的藝術作品。雖然兒時罹患小兒麻痺造成行動不便,但李永謨沒有因此停下腳步,全心投入植物工藝的研究,探究不同種類的植物各自所擁有的特性,找到它們的強項並利用。他把自己比擬做樹,認為自己跟樹一樣並非完美,但自己具有手巧的強項,只要好好運用自身的強項,就能找到生命的價值。

照片

↑ 李永謨利用植物特性製作藝品。攝影/康耘誌

李永謨在嘉義布袋鎮鄉下長大,家裡務農,生活樸素但家庭充滿愛與關懷。作為長子,他在父母親的辛勤耕作下,享有安定的生活,然而在他十個月大的時候,不幸染上了當時流行的小兒麻痹病毒,由於當時尚未普及疫苗,這種病毒迅速蔓延,對他的中樞神經運動細胞造成了嚴重損害,導致他從此行動受限。

跌倒不是失敗 是起點

面對這樣的困境,他的家庭從沒放棄希望,尤其是他的母親。他的母親每聽到哪裡有廟方神醫,就背著他跑遍台灣到處求醫,直到八歲時背著他到屏東求診,他終於穿上鐵鞋支架站起來,並且開始他的求學生涯,李永謨在求學期間心裡想著若長大後可以突破現狀,也讓家裡不再擔心他。

從國中開始,李永謨對自然環境很有興趣,並且在國二的工藝課時,發現自己有手作方面的天份。他不想跟同學做出的成品一樣,於是他開始自己畫圖、鋸木材和釘釘子,每天做到半夜三更都停不下來,最終製造出有特殊弧度的書架,並且之後也接連完成了一張椅子,家人知道後甚至請他把家中三合院的木頭窗框修好,從此之後,他對工藝產生喜愛。

國中畢業後,他隨即報名了後壁高中的美工科,李永謨坦言,那段時期也對自己的人生與家人產生很大的負擔,由於美工科常常要加買許多材料,因此對家境普通的他是一筆不小的負擔,每次只要回到家,父母就知道他又回來要錢了,有次無意中聽到爸媽向人借錢給他用,才知道自己成為父母的負擔,激起他想到外頭闖闖的念頭。

離開家鄉 孤身前往異鄉學藝

李永謨請同學幫忙介紹一份工作,認識到一份珊瑚雕刻的工作,讓他可以坐著進行,並且只要具備一定的技術就能夠維持生計,因此他在高三時輟學北上,成為了一名珊瑚雕刻師傅的學徒。他原本以為能夠依靠珊瑚雕刻這門技術維持一生的生計,然而,在從事珊瑚雕刻師傅六年後,他面臨了環保意識抬頭和外銷匯差的雙重衝擊。當初,新台幣對美元的匯率是40:1,但後來新台幣升值至25:1,使得利潤幾乎化為烏有。這導致了九成的珊瑚雕刻業者相繼轉行,少數剩下的也不再聘請新手師傅。

面對珊瑚雕刻行業的崩盤,李永謨發現自己雖然技術嫻熟,卻沒有機會展現,一切又得重新開始。他坦言這段時期是他生活中最緊張的一段時光。然而他並沒有輕易放棄,為了不讓父母擔心,他一直在北部找尋不同的工廠工作,曾經嘗試過包裝和西裝製作等工作。他時常在不同工廠間遊走,幸好有同學的幫助和照顧,提供住宿和便當給他,力圖幫助李永謨渡過這段艱難時期。

因緣際會下,他在萬華夜市看到有攤販在做草編作品,他想起小時候在農村玩草編時的回憶。觀察一段時間後,李永謨認為自己很適合做這行,不用準時上班,日子也能較悠閒,因此他決定從事這份工作。起初在萬華的青草藥店購入材料,靠著以前高中加入草編社所學會的技巧,在台北市一帶賣草編謀生。當時的他時常在新光三越、士林夜市、城中市場和西門町等有人潮的地方賣作品。

照片

↑ 李永謨將樹葉重新利用製作成花卉。攝影/康耘誌

突破現狀 替換編織材料 闖出一片天

草編的最大挑戰在於草編品容易枯萎、變形,且難以保存,無法像珊瑚一樣保持長久的美好,也難以製作出非常精緻的作品。因此,他開始探索其他能夠延長作品壽命的材料,尋找易於編織且不易斷裂的材料。他回想起童年時在大自然中玩耍的時光,記得有些樹皮非常堅韌,於是想到可以嘗試利用樹皮來製作作品,並開始讓他著迷於研究樹皮的可能性。

他開始前往木材行購買樹皮,卻發現店家所售的大多是樹木裡的木片。在木材行老闆的建議下,他踏上了一段尋找樹皮的旅程。從宜蘭太平山到嘉義、再到台東,他面臨著交通不便,以及從未接觸過的各個物種,靠著向林業試驗所、原住民、熱心的當地居民甚至派出所的員警虛心求教,獲得了寶貴的實用資訊。

在這期間,他四處收集工廠丟棄的樹皮,以及園藝修剪下來的樹枝。經過兩年的努力,他累積了數百種樹材檔案,歸納出白樺樹和青桐樹皮具有強大的靭性,適合用來編織細緻的昆蟲形狀;普通靭度的則可用來製作花朵,並且可以進行染色。像是將玉蘭花葉子的葉脈取出來,揉捏過後因葉脈具有彈性,將水灑在葉脈上能夠變回原狀。經過他長年累積的經驗,李永謨開啟了他全新的樹藝生涯。

放棄草編 投入樹藝事業

他首先將植物的葉肉磨掉以測試其彈性,然後將樹汁與澱粉混合,經過發酵後塗抹在新鮮的葉片上。大約五天後,葉肉分解脫落,留下了葉脈,利用葉脈本身的彈性,將其塑型成玫瑰花、康乃馨,甚至做成各種昆蟲如蝴蝶、蜻蜓等。此外利用取下的樹皮的韌性,編織成各種昆蟲和動物的形狀,並利用其韌性創造不同的花型。另外,他也善用天然果實本身不同的形狀,巧妙地設計各種動物造型。

他將自己的作品帶到忠孝東路的明曜百貨外面販售,路過的人紛紛讚賞他的創意和技巧,這給了他極大的自信。他意識到這是他未來要走的道路,最終放棄了草編,全心全意投入了對樹藝的追求和發展。後來,透過文化部人員的建議報名了身障工藝創作競賽,最後竟連續三年獲得的優選獎,他也更加確立說這是他一生的志向,透過鑽研樹藝獲得成就感,最終他奪得2020年第24屆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國際創新創業競賽「最佳傳統與文化獎」、英國倫敦國際發明展「環保雙金設計獎」......等國內與國際多項大獎,並曾在台灣、中國、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參展演出。

照片

↑ 李永謨利用植物果實及種子製作工藝品。攝影/康耘誌

沒有人是完美 活出與樹皮一樣的韌性

經過二、三十年的創作生涯,他體悟到生命就像一棵樹,並非完美無缺。每棵樹都有其獨特之處,例如玉蘭花的葉子適合編織,但樹皮卻脆弱不堪;相反地,樺樹則是葉子不宜編織,卻擁有堅韌的樹皮。他認為人和樹一樣都有其不完美之處,但我們可以藉由善用自身的優勢,找出生命中的價值所在。

李永謨分享說,由於小兒麻痹的影響,他的雙腿並非完美無缺,然而,他透過手的靈巧,創作了許多藝術品,展現出自身生命的最大價值。他指出,一片樹葉若不加以利用,只是一片垃圾,同樣地,人若擁有智慧和良好的情商,卻不善加運用,生命顯得毫無意義。

李永謨強調他所從事的不僅是樹藝,而是他自己的展現,發揮出自己生命中的可運用之處,並透過樹藝來傳達他的生命哲學。

他深受人生的契機啟發,透過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平台,向眾人推廣,讓大家了解自身的生命特性並善加運用。未來,李永謨希望積極推廣,引起人們對大自然的重視,他呼籲我們以謙卑的態度與大自然互動與維護,將來自大自然修剪的材料創作成一件件作品,讓廢材得以重生,發揮其最大的生命價值。

採訪側記:

在採訪的過程中,我們對李永謨對自然的豐富知識感到驚嘆不已。他善用自然植物的特性製作藝術品,並透過這些作品向眾人傳達他的人生觀。李永謨展現了對大自然的敬畏與熱愛,不僅在創作中尋找靈感,更將自然的智慧融入到他的藝術中,讓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可塑性。

我們也見證了李永謨不屈不撓的精神。儘管患有小兒麻痺,他從未放棄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持續製作藝術品,積極參與國內外展覽,他希望透過自己的作品和行動,影響社會,激勵他人面對困難時保持堅韌不拔的態度。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李永謨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和獨特的貢獻。無論遭遇何種困難和挑戰,只要保持堅持和努力,就能找到生命中的意義和價值,並在逆境中綻放出光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