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破布
爸媽都是世居艋舺很久的家族,爸爸聰明,在那個時代很難得有著非常自由開放的新觀念,16歲就從艋舺、廈門、上海跑到天津去玩。媽媽聰明又有智慧,在那台灣戰後困苦的年代教育我們六個個性差異極大的兄弟姊妹真是個大工程。
因為爸爸到處跑,成家之後雖然很顧家卻還是差不多。媽媽總是告誡我們,人可以隨遇而安但是不要隨波逐流, 不要像一塊破布那樣,到處漂流又隨時隨地不由自主的擱淺。我受媽媽的影響最大。
日前在一處喝咖啡, 旁邊來了一位穿得相當體面長得也很帥的九十幾歲老先生,他從美國回台灣長住在飯店,因此我們聊了起來。談吐幽默風趣,我判斷他可能是早期國民黨的官員。和他有類似境遇的老國民黨人應該是不少。
在廣東出生,在江浙長大,跟著國民黨到處逃亡,最後逃到台灣。他說他感謝他父親的智慧叫他一定要來台灣。否則像他這樣的讀書人,不談人民公社之苦,光是文革時期一定非常的悽慘。後來從台灣又移居美國,現在九十幾歲又回頭【來到】台灣住飯店。如此顛沛流離的苦命,因為【到處都不是他的家】。
破布,在漂流時沒有自主權,遇到樹枝、石頭、淺灘,都可能擱淺。每個人的一生都難免會有這樣的機遇,或應該說是機會。媽媽的意思就是,要懂得把握機會隨遇而安、落地生根,脫離一直漂流的命運。人,有自主權,比破布幸運多了。
我有一位深交四十幾年的外省朋友,在中國時也是名門望族,只要碰上戰亂逃亡,每個人都變得比較平等。他們早期深信,【台灣不是我的家】,只是反攻大陸之前暫駐而已。一直都租房居住,他也萬萬沒想到一暫住就是五六十年,房價越來越高,被迫成為無殼蝸牛。
【這裡不是我的家】,絕妙的淒涼好聽,羅大佑充份描述了漂泊人生的身分、思維和困境。
https://youtu.be/Xgjny7YFMD4?si=zOm3dujxSHZvrafa
我愛台灣,卻並不反對移民,不喜歡的地方住起來不會快樂。
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他最喜歡的土地和風景民情。只是,無論你身在何處, 都要把那裏當成家。
公民記者 謝明海 2024-08-23 ( 1958金門823 炮戰 )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