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豐原百年糕餅業 傳統式微拼掘起

2024/10/01 01:10
13,550次瀏覽 ・ 5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5
檢舉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豐原舊名為「葫蘆墩」,位處大台中重要位置,清朝便開始興建水圳,加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便吸引許多漢人前來定居,火車通車後,糕餅業聚集車站中正路一帶。形成獨樹一幟的「糕餅街」。

照片

豐原在地文史工作者  蘇英建老師:「我們那個時候,在日治時期,那這個地方,剛好是一個交通要衝的地點,這附近的鄉鎮要辦事情,也要來這裡,因為我們以前是,台中縣政府的所在地,而且是工商,那時候比較發達,所以大生意來這裡就是,可能以前交通沒那麼發達,要過夜啊。比如說有在這裡有吃的,有酒家啊,回去總是要帶個伴手禮,然後糕餅就發達起來,那當然也有,就是說也有那個經濟的因素,你要能買得起啊,糕餅可以說,屬於是奢侈品。」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張順麗理事長:「月餅的記憶就是,八月就開始等,等姑姑帶月餅來給阿嬤吃,阿嬤捨不得一次吃完,一顆就是切成四份,我們就很珍惜,慢慢的吃,慢慢的回味,這餅好吃喔,還有肉,以前的人要吃肉,那有那麼容易,還有肉就很高興。」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林清燿常務監事:「就只有一種而已,就裡面有包肉啊,包那個豬油那種味道哦,那個就現在目前,好像比較少人在做了啦,可是還是有很多老一輩,對這個傳統的月餅啊,非常的留戀。」

中山社區在地居民  林秋治女士:「小孩子的時候,我們在富春街,那邊有個土地公,晚上一向都很熱鬧,那個年代是鬧區,中秋節的時候到了,一整排在賣月餅,都在那邊叫賣,那時候經濟不好,鼓勵人家買月餅,促銷就送剪刀,我記憶最深就是這樣。」

豐原在地文史工作者  蘇英建先生:「大家都想說糕餅,那糕是什麼,餅是什麼,糕跟餅有什麼不一樣啊,其實簡單的說,糕就是糕嘛,糕就是要米製,米去磨,然後做成印粿的模子,但是米不是每種都能做的,它要有黏性,那什麼米比較有黏性,就是糯米,那餅呢,餅就是用麵粉來做,麵粉還分做高筋,低筋 中筋,原則上是用中筋就可以了。」

糕餅業在豐原可說是根深柢固,因為人文薈萃百家爭鳴,產品口味風靡全臺,往往成為佳節送禮首要選擇

照片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林清燿常務監事:「以我們豐原區的地方來講啊,以雪花齋啊,還有德發,還有義華,它們所生產出來,再接下來還有老雪花齋,雪花齋,菊花齋,這個都是他們的家族企業。」

寶泉全國首創小月餅,這一間是從日本紅回來的,這個名字本來在東京,他的第一代姓陳,叫陳允第一代,去日本開店,日本東京開店,這個招牌日本的師父,把它拿回台灣,真的是金字招牌,歡迎來到寶泉食品甘味手造所,我們今天要教大家做的產品,叫作小倉玉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陳隨錦總幹事:「我覺得豐原的糕餅,真的很好吃哎,憑良心講,我們每次朋友來,同學來  長官來,我幾乎都是買豐原的哎,豐原的糕餅。」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張順麗理事長:「吃來吃去,還是寶泉比較有日本口味,比較屬於日系,以我們現在雪花齋,它們比較屬於,我們傳統的漢餅口味,兩個不一樣。」

中山社區在地居民  林秋治女士 :「阮阿媽阿公啊,甚至是我爸爸,他們都愛呷,老雪花齋的月餅啦,都一定指定愛呷這個啦。」

豐原在地文史工作者  蘇英建老師:「雪花齋 老雪花齋,這都是同宗的,這是一個體系百年老店。我們現在百年老店,大概豐原就有兩間,這個雪花齋系列,因為他們有百年的品牌嘛,所以說大家過中秋節的時節,一定愛買這個,比如說雪花齋,沒吃到雪花齋的綠豆椪,就好像沒過中秋的感覺。」

老雪花齋第三代傳人  呂弘仁先生:「我們店名最早叫雪花齋,我們創辦人就叫呂水先生,他的一生非常的精彩,他當時在創業的時候,獲得了許多的幫助,那這個當然跟他,本身的職業有關係,他是總舖師出身的,他學的是汕頭料理,那他們糕餅的強項,就是在於甜點這個部分。」

照片

最早就開在這裡,呂水,1900年到現在幾年,2025年(清光緒26年)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陳隨錦總幹事:「像那個雪花齋在講,早期在經營上比較容易,現在又競爭激烈,而且加上年輕人的口味在改變, 所以呢,那我們怎樣讓它變成國際化。」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林清燿常務監事:「其實我們豐原的月餅業者,也都很厲害,現在有很多種新的東西,小月餅啊,還有什麼蛋黃酥啊,哦那個都,那個都很好吃,一些小孩子他們都很喜歡,所以說這個傳統的也要保留,不要說新的出來了,傳統就放棄掉,這是非常可惜,這東西要傳承下去,就是要老式的月餅,還有這種新的東西都要出來,這樣才能夠滿足,所有我們臺灣人的嘴巴,哈哈哈。」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陳隨錦總幹事:「對於豐原其實它真的有邊緣化,以前來豐原縣政府開會,幾乎大家都會,也會帶著糕餅回去,可是這個樣子啊,再加上剛剛提到,交通的便利性,可是我覺得,說這是一個糕餅的故鄉,沒有把它發揮出來,會覺得很可惜。」

豐原在地文史工作者  蘇英建老師:「咱是不是來做一個,我們豐原媽的餅,豐原媽的葫蘆餅,這個葫蘆餅,印一個豐原媽,可能要給媽姐宮回饋一下,大家每個人若來豐原拜拜,除了去廟東呷東西以外,你再買一個葫蘆墩,豐原媽的餅,來拜拜呷平安,這是不是一整年,有這個生意可以做。」

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陳隨錦總幹事:「隨著時代的改變,大眾的口味改變了,將年輕人的口味也改變了,送禮的東西又多樣化了,所以他們在面對競爭,他們一直要不斷研發,新的商品出來,來迎合大眾的口味,再加上現在不重甜,所以他們也要開始減糖,減糖這樣,所以技術上一直不斷的在改變。」

照片

老雪花齋第三代傳人  呂弘仁先生:「在現在這種網路時代,這樣百家林立,各個產品,大家都是各憑本事的,一個環境之下的話,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保持我們原有的特色,你只有越發保持好,自己的特色,才會能讓人家能夠去關注到你,現在什麼東西流行,你就學著去跟人家改變,那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那你就失去了你自己,那你只有讓你,自己突出你自己,讓人家去認識得到你,人家記得你呢,自然你才會得到你的消費群,你會建立屬於他跟你的故事。」

傳統糕餅業在老師傅堅持下,保留以往傳統的好滋味,面對消費習慣的改變,不斷加入創新元素,全靠代代相傳的製餅職人精神。

公民記者  李安豐台中報導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