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專欄】跟著余英時逛大學

2007/10/30 10:20
2,747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國學大師余英時,是香港中文大學前身「新亞書院」首屆畢業生。他曾撰寫〈新亞精神與中國文化〉一文,詮釋母校人文主義教育宗旨。最近新亞書院舊址將建成紀念公園,邀余英時撰寫碑文。而現在的中大是什麼模樣?

照片

【記者郝天行報導】香港中文大學是不少學生的第一志願,具獨特書院制度。因位於中西文化交會的香港,課程使用多樣語言教學。

中大前身包括數個書院,「新亞」僅其一。中大由四個書院及中央校園構成。一九六三年,香港政府將三所文理學院—新亞、崇基、聯合書院合併,加上後來的逸夫書院,即今日樣貌。

「四書院像《哈利波特》中的四學院。」曾到中大當交換學生的政治大學廣告系學生蔡宇豪說。書院即是四大校區,各設有教室、餐廳、體育館等設備,也常舉辦活動加深學生情誼。各書院亦提供學生獎學金,及海外交流的機會。

入學時學生可申請隸屬一所書院,往後生活便以書院為中心。在自我介紹時,學生常會先表明書院,再講科系,如一個中文系,屬新亞書院的學生,會說:「我是新亞書院中文系學生。」中大學生張浩瀚認為:「畢竟住在一起,組織更容易。」

除書院制度,中大亦有用多樣語言授課的特色。因香港位於中西文化交流樞紐,課程有「三語二文」特點,三語指英語、普通話、粵語,二文則指中英文。

「中大強調中英文都要強。」蔡宇豪說:「中大翻譯系很有名。」他認為中大學生學習認真,如法文課時,同學對話練習遇瓶頸,也不願改用中文。「就算他們知道我是台灣來的也一樣,會嘗試用有限單字練習。」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