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農耕和市場的一點感想
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分工合作,一起討論和思考小農和消費者的合作,那將是另外一片天地!!
早上菜地摘菜回來,看看才耕種幾個月的菜園,已經生機勃勃,菜菜自然的生長著,葉子舒展而有力。幾塊小菜園,採摘的菜已經吃不完,每天都可以供應自己的蔬菜還有多。多了就摘了送朋友。讓大家一起分享健康食物。
步行回家,突然有想法,如果周圍幾戶農人轉型大家一起做健康農業,離開現行市場系統,自己耕種,建立生產者和消費者直接市場,生產者和消費者相互合作,互惠互利。那會更有生機。
健康農耕?什?要去做認證?不但增加了小農的負擔,而且認證的農產品真的健康嗎?農人專心作農,種出健康好吃的蔬果,消費者定時可以去那裡捧回想要的蔬果,那樣不好嗎?
認證機構認證收費,卻不承擔市場通路,小小農人如何去應對商人的天下?最後還是商人的天下。消費者和農人同時承擔更多的費用。一個不健康的系統?什?要大家去繼續維護呢?
幾個月的用心耕種,已經有了收穫,自己都吃不完。如果幾戶小農大家一起,耕種不同種的蔬果,相互搭配,就有豐富的蔬果可以供應。?什?要單一的種植很多,台灣普遍呈現的是一個區域一個品種,不但破壞生態,也會招來蟲害。人與人之間是一種競爭的關係,因為這種形態的生產,要生存只有相互競爭,沒有質量就求數量。打數量戰和價格戰。大家都看到了,現在的食物越來越沒有品質,更是危機四伏!!
如果大家是相互搭配的分工生產的方式,那麼農人之間將是友好合作。因為今天我們可以合作起來一起供應不同顏色,不同種類的蔬果給消費者。那還需要競爭嗎?大家會相互支持,相互幫助。心態也會更加平和。
同時這個區域的農人之間就可以物物交換,我家的青菜幾斤換你們的水果。這樣的交換祖先們早已實踐。在交換的環境裡,大家會更加敦親睦鄰,分享經驗。金錢並不是萬能的,離開一會金錢,人變得自然而單純。
有人會問,那如果張家的東西不好賣,李家的好賣,那張家就不願意種了?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這樣的現象發生是正常的,如果張家的蔬果是健康的,暫時不好賣,我們要看一下問題出在哪裡?可以和消費者溝通,讓喜歡健康事物的消費者支持農人。另一個方法,要看問題的根源在那裡??什?不受歡迎?如果大家不知道怎麼好吃,那就用心展示一些料理的方法。問題就可以解決。問題多樣化,要看問題的癥結在哪裡,大家幫忙一起解決。
一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分工合作,一起討論和思考小農和消費者的合作,那將是另外一片天地!!
自家菜地
摘菜回家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