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中國網路公民社會的興起及侷限

2011/02/20 13:14
3,177次瀏覽 ・ 2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2
檢舉

 

照片

照片

中國網路公民社會的興起及侷限

微博改變權力生態信息革命延伸全球華人 

◎張潔平
 
亞洲週刊2011-01-30

中國微博快速、即時及一呼百應的互動,為民間弱勢群體發聲,從湖北省委書記搶記者錄音筆事件、宜黃強拆自焚案,到「我爸是李剛」事件、錢雲會樂清血案,改寫中國輿論格局,也改變權力生態。中國一億兩千多萬微博用戶,以文字或現場影像實時直播,從四支公民調查隊樂清會師到「千里塵肺救援」,推進沒有嚴密組織的新型社會運動。微博的信息革命也延伸到兩岸三地的文化版圖。

微博在二零一零年的中國點了一把火。是星星之火,還是燎原之火?暗藏扭轉乾坤的力量。

過去一年,只要對公共領域稍有關注,都能感覺到這把火的熱度。它把許多區域的、個人的事件迅速燒成全國性的公共事件,引爆了無數輿論熱點。用上海交通大學最新發布的《二零一零中國微博年度報告》的說法:微博正在改變中國的輿論格局。

上海膠州路大火五十八人死亡。災後第七天,這座沉默的城市街頭突然出現了十幾萬捧著鮮花的人。「我去獻束花。」「我也去。」「我有事去不了,幫我帶一束吧。」這是素不相識的人們在微博上的對話。江西宜黃民居遭強拆,鍾家三人自焚,鍾如九的一聲聲求救,通過記者的微博直播傳遍了全國;河北保定大學校園撞車,肇事者留下一句「我爸是李剛」,點燃了全體網民的憤慨;兩會時湖北省長李鴻忠搶了女記者的錄音筆,「鴻忠搶筆」引起了微博連署要求省長道歉;還有河南考生「被落榜」事件、浙江樂清錢雲會案……這些事件的引爆都來自微博。

真實中國的鏡像

短短一百四十個字,或者一張現場圖片,經由電腦或手機發出,實時直播,迅速流動,有人圍觀呼籲,有人坐言起行。小小微博,攪動了大乾坤。

新鮮的並不是技術。包括新浪在內的幾家中國門戶網站的微博產品,都是基於對二零零六年五月創建的Twitter的模仿。二零一零年中文微博的井噴式發展,與二零零九年Twitter在英文網絡的狂,也只是隔了一個時間差——《二零一零中國微博年度報告》指出,二零一零年中國微博訪問用戶已達一億兩千多萬人,而活躍註冊用戶數從百餘萬迅速升至六千五百萬;而二零零九年Twitter的用戶增長,也是在一年之間,完成了從兩百萬到五千萬的實質性飛躍。

然而,中文微博並不等於中文版Twitter。微博的新鮮熱辣之處,正在於它的本土化生長。用籠統的說法叫「中國特色」,細緻一點去分析,它在中國的孵化與成長,無論是產品特徵、商業模式、社會效應、發展趨勢,都和Twitter有極大不同。

這種不同,孕育著什麼樣的可能性,才是微博的興奮點所在。

深度使用微博,那感受很像是潛水。水面上,陽光燦爛也好,大風大浪也好,都簡單直接;潛得越深,水底越清晰、越細緻;再深一點,靜得驚心動魄、鐵馬兵戈,那才是一個你平常看不到的中國現實。它的妙處在於,你很可能止步於水面上零碎的浪花,但也可以去到難以想像的事實與人性深度。

一個普通人一天幾條一百四十字的議論,可能是牢騷,可能是抒懷,可能是罵娘,也可能是求助。以新浪微博為例,它的五千萬用戶每天發布超過二千五百萬條微博。想像一下,二千五百萬乘以一百四十,每天,這是什麼概念?這些生活中原本沉默的細節,普通人原本沉默的想法,一句忍一忍就咽下去了的話,何時曾這麼密集地,同時都冒了出來,還浮現在同一個平台上?

你關注了什麼樣的人,你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而千千萬萬的碎片,因應議題,又常常能在關鍵時刻形成關聯和聚攏。

當然,並不是每一句牢騷都能說出來。要是想起胖子艾未未,你發一條「艾未未是好人」,發完就不見了。劉曉波更是如此,同名同姓者亦深受其害。敏感詞、過濾、帖——言論不自由,也是這個國家的現實。

也因此,中國只有微博,沒有Twitter,後者被屏蔽了,而前者的運營商們則投入了極大的人力財力在與當局合作進行的內容審查上。以新浪微博為例,內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是,新浪有數百人的團隊專事刪帖,一級敏感詞由機器直接過濾,二級敏感詞機器會自動提示後台,再分給人手逐條過濾。遇上當局希望平息的公共事件,關注量大,難以逐條刪除,就除搜索項,比如「和平獎」絕不會出現在「熱門話題榜」中——儘管業者透露,十月八日那天晚上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微博都在轉發相關信息;而搜索「樂清血案」,新浪微博也會提示:「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搜索結果未予顯示。」

儘管如此,微博用戶對公共事件、社會議題的熱衷,仍然遠超英文世界裏的Twitter用戶。擅長用微博和Twitter操辦網絡沙龍的Co-China組織者杜婷認為,這就像其他網絡工具在中國的應用一樣:「因為中國的言論審查和不開放的媒體環境,網絡在中國的作用就越發明顯,它基本承載了中國缺失的民間社會的功能。」

互聯網觀察者、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分析:「一方面,微博所具有的全部特性是技術賦予它的,另外一方面,中國現在民意表達和溝通的渠道不夠通暢,導致微博的技術特性一經認識,就爆發出特別大的應用潛力。所以我覺得,正是這兩者的結合,才造成微博在中國形成如此獨一無二的現象。」

《二零一零中國微博年度報告》認為,繼論壇、博客、新聞跟帖之後,二零一零年,網民爆料的首選媒體已經變成了微博。報告指出,去年輿情熱度靠前的五十起重大輿情案例中,微博首發的有十一起,佔百分之二十二。

許多人衝著這樣的現實進來。

台灣評論人張鐵志天天趴在新浪微博上。他是Twitter四、五年的老用戶,去年三月開始用微博,他說:「twitter雖然很多關於中國的訊息,但比較是異議性的,這當然很重要,但對我一個很想了解中國的人來說,微博可以看到不同面向,和不同人交流。」他說自己會著重在微博上講講對台灣民主的一些觀點,因為「深感大陸社會對台灣民主理解不夠深刻」,另一方面「也會轉發許多中國朋友發的訊息,特別是關於維權或政治批判的」。他補充道:「當然,要不斷與敏感詞搏鬥。」

香港著名音樂人黃耀明是在新浪開微博的眾多港台明星之一。「在這裏關注與表達的主要是音樂行業的事情。也關注了一些內地的新聞或文化的事情,在香港比較少接收到這方面的訊息。」黃耀明說,他也是許多熱點新聞的圍觀者,「對中國我沒有太多浪漫的幻想,但我認為微博真的在改變中國。希望這些改變從很微小的事情,慢慢擴展到一些宏大的事情」。

據新浪公布的數字,除了五千萬內地用戶,新浪微博的香港用戶數量超過六十萬,台灣用戶則有約五十萬人。新浪總裁曹國偉估計,這一數量,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從圍觀到參與

微博用戶丘婷是深圳的一名年輕公務員,為了在朝九晚五的生活之外,多知道點「社會真相」,她關注了一群媒體人和學者的微博。這之後,她覺得每天的世界都糟糕透了。

為百姓維權的村長遭遇莫名車禍,小孩被打殘強迫做乞丐,礦工患上塵肺無處救治,村民冬天遭遇強拆無家可歸,大學生的老家被強拆父親突然死亡……夾雜在星座運程、創意圖片、明星八卦中間的,盡是沉重的消息。有些是新聞熱點,有些是告狀無門的含冤受屈者跑到微博來求助。

「不看覺得對不起良心,看了覺得對不起心情。」丘婷說:「國情是什麼樣,以前也大概知道,但上了微博之後,還真是對這個國家挺失望的。」

浙江樂清蒲岐寨橋村村長錢雲會慘死車輪的照片,聖誕節後在微博上流傳,丘婷看了一眼,不敢再看。但她還是點了點鼠標,轉貼出去了。「我等小民,只能圍觀」,她開了句玩笑。

圍觀的力量有多大?村長錢雲會的命案是一個典型例子。

十二月二十六日,各大微博流傳著一名村長慘死車輪之下的照片,圖片慘不忍睹。帖子稱,錢雲會當選寨橋村村長六年,曾因為村裏土地被強佔屢次帶領村民上訪維權,十二月二十五日早上遭遇車禍身亡,是被「有些人故意害死的」。有自稱知情者留言:「有人看見他被人按住,然後卡車從身體上碾壓過去」,還有人留言:「就在案發的頭一天,該路段的攝像頭被拆掉了」……

各種言論在微博上迅速流傳,僅僅一晚,錢雲會案就成了微博上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隨著事件在微博上發酵,樂清市公安局事發後第三天成立了官方微博「平安樂清」,第一條微博寫道:「樂清市和樂清警方對『錢雲會事件』非常關注,今天下午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披露了相關進展。隨後,我們會通過新浪官方微博第一時間披露該事件的進展,歡迎廣大網民監督,對大家的建議我們會認真閱讀。」

「平安樂清」僅關注了七個人,其中有王小山和于建嶸兩名公眾人物,前者是媒體人,後者是社科院教授,兩人都在微博上極關注錢雲會命案,呼籲徹查真相。

有意思的是,立刻有網友對「平安樂清」說:「你們關注于建嶸老師幹嘛呀?是要打擊報復嗎」;而「平安樂清」公開回覆:「我們是感謝于老師對我們的一些建議,絕對沒有他意!」

警方稱,現場證據表明,錢雲會之死是交通事故;多數網友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