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小樹玻璃屋 回歸自然盧正道
【記者林良昇、譚伊倫/嘉義報導】
明亮的光線從樹蔭慢慢透出,照進了這個有四分之一是由玻璃建成的小屋裡,將裡面的藝術品點綴得更為光彩亮麗,映入眼簾的獨特風味,就像將藝術品放置戶外,接受芬多精的禮讚。男子熟練地沖著咖啡,不時抬頭欣賞這個屬於他的小世界,他就是這幢「少年小樹之家」咖啡屋的主人盧正道。
「我管他叫盧森堡,因為有盧有森又有堡。」盧正道開玩笑地說,抱著讓來的人都能有回歸自然的感覺,盧正道在藝術家弟弟盧銘世的協助下,十年前在庭院裡蓋了「少年小樹之家」,開始了在假日才能擁有的咖啡屋時光,「平常的時間就上班,然後休假的時候就在這裡做生意。」盧正道表示。玻璃屋內採光良好,平日不需要開冷氣,是一種綠建築的概念,盧正道說:「這裡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感覺,每個來的人都能很放鬆地到這裡親近大自然。」
在玻璃咖啡屋裡,盧正道邊泡著咖啡,慢慢地述說自己的人生哲學。
記者譚伊倫/攝影
不過在幾年前,盧正道放棄了咖啡屋的生意,他說:「可能是我比較喜歡往外面跑吧。」假日只能待在玻璃屋對他來說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不過,喜歡交朋友的他卻還是將這特殊的玻璃屋當成是與朋友聚會的場所,還曾經有200人在玻璃屋外庭園跨年的記錄。雖然已不對外營業,但是好客的盧正道並不打算荒廢這裡,他爽朗地說:「只要找得到我,我就會請他來這裡喝咖啡。」
對盧正道來說,人生的哲學和體悟並不只是掛在口中說說的道理,他還付諸實現在藝術上,玻璃屋中的每件藝術品都有其特別意義、和他的巧思。一幅由阿里山日出相片所製成的燈箱是盧正道十分喜歡的一件作品,靠著燈光的控制可以表現出日出、日落等不同的光影變化,盧正道表示:「在不同的燈光下,同一張照片也可以是完全的不同。」轉念,正是盧正道所信仰的人生哲學。
暖陽照進「少年小樹之家」,來到這裡的人就像小樹一樣被滋養,慢慢成長。
記者譚伊倫/攝影
盧正道也在玻璃屋之外的庭園種植了許多松柏,除了想要創造出森林的感覺,另一方面也展現出對松柏的激賞,並將松柏運用在庭園造景中。不過,2009年的颱風讓玻璃屋外的庭園遭到了一場浩劫,因為風向轉移的關係,殘幹枯枝散落一地,盧正道費盡心血的庭園幾乎付諸流水,盧正道難過地說:「那時候整理出來的樹枝幾乎都可以堆到馬路上去了。」但颱風的侵襲卻打不倒盧正道,在他與家人的努力下,庭園終於慢慢地回復了生氣。
除了松柏之外,多才多藝的盧正道也愛石成癡,家中收集了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而他也經常往返於台灣東部的溪谷去收集花紋特殊的石頭,在他收藏的所有石頭中,他特別喜歡一顆他親自研磨的巨大玫瑰石,上面的圖案類似潑墨山水,「這顆是專程從花東運回來的。」盧正道驕傲地說:「它原本只是一顆普通的大石頭,是我慢慢將外面的氧化層磨掉,辛苦磨出來的。」收藏美麗石頭是盧正道的興趣,卻也讓玻璃屋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風貌。
盧正道像對待寶貝一般地細心擦拭著玫瑰石,表面的潑墨花紋令人驚嘆。
記者林良昇/攝影
盧正道在一片綠意中述說著人生哲學,品味著不加糖的黑咖啡,苦澀中卻有著旁人不知道的滋味,他說:「就像這裡一樣,沒有牆,想來就來。」透明的玻璃屋有著不受限的自由,在這裡放鬆著一切。「少年小樹之家」交換每個訪客的人生,「自由、自在、自然」的生活是盧正道最大的夢想,也是他不停追尋的最終目標。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