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寶小麥收割囉!
‧ 朱淑娟/2011.3.8 苗栗後龍報導
3月6日、農曆2月2日,土地公生日。太陽出來了,一掃前幾天下雨的陰霾。今天苗栗後龍灣寶農民洪箱家的小麥,經過120天的熟成,要收割了。最近國際小麥價格上漲,台灣能夠自己種小麥,有相當的意義。洪箱就說:「我們可以吃自己種的小麥做的麵包,就不用看外國人的臉色了。」
灣寶多數農地屬特定農業區,種稻、地瓜、西瓜、雜作樣樣有名。這是灣寶洪箱家第一次試種小麥,趁著兩期稻作空檔,種了四分地。小麥迎風招展,收割車順著正方型的田從外圍往中心陸續收割,空氣中一股淡淡的麥香。
「我們灣寶真是寶,種什麼長什麼。」小麥從田裏載到洪箱家前廣場堆得像一座小山。洪箱光著腳,拿著農具把小麥一一翻身,分成三列,曬著陽光。一邊工作,忍不住讚嘆起自己的家。她24歲嫁到灣寶張家,守著祖先的地、自己又買了一些,「我有田、有先生、有兒有女,是最幸福的啦。」
但苗栗縣政府卻要徵收灣寶的地180多公頃,變更成後龍科技園區,三年來農民生活在土地被徵收的陰影中。洪箱三年前才搬到這個家,後龍靠海風大,門前要種防風林擋風,先生張木村很氣餒:「家都要被收了,還種嗎?」
三月初,灣寶的田已陸續插殃。不只她的田要被徵收,還有波哥的農地、里長家、陳幸雄家的西瓜園、隔避阿伯的玉米田…。
最近到隔壁買麵包,發現吐司從52元漲到57元,平常愛吃的桂圓小蛋糕也從17元漲到19元,其他種類平均都漲了約一成。記得2008年麵包也狂漲了一次,這是三年來第二次麵包大漲,總計漲了約兩成。
麵包漲價起因於台灣麥類自給率小於2%,幾乎都要倚賴進口,只要國際糧價稍有波動,進口價格、數量立刻就受到影響。台灣麥類消費量快跟稻米差不多,但農委會並未鼓勵國內種植小麥,理由是台灣天氣太熱,不適宜種植。
第一年種比較沒經驗,但沒做什麼田間管理,小麥還是長出來了,洪箱說:「這是台灣人是福氣,過去政府一直說台灣不適合種小麥,好像不是這樣。」
喜願小麥負責人施明煌從2007年起開始契作小麥,在苗栗後龍灣寶、苑裡、台中大雅、彰化芳苑、二林、花蓮壽豐、台東池上、屏東墾丁、台南學甲、嘉里、宜蘭南澳、員山等地已契作26.9公頃的小麥。
施明煌說,小麥品種很多,台灣的秋冬很適合種。寒帶小麥的品質當然比較好,但台灣的品質已經能種到12.5、13.5,接近寒帶國家的14、15,「已經是相當棒了。」而且品質跟品種、環境、管理都有關,台灣還有很大努力空間。
「吃飯囉!」小麥翻過身後靜靜躺在廣場舒服地曬著太陽,洪箱端出一道又一道菜,炒蘿蔔干、煎蘿蔔糕、高麗菜、菜頭湯、鵝肉…全都是自己種的、養的。
最近農委會一直在談如何提高糧食自給率,而提高自給率最好的方式就是鼓勵種植,優良農地更應該保留。像灣寶這種的良田,為什麼一定要變工業區呢?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