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花車走透透 婚喪喜慶一手包
【記者劉沛潔、林俊孝/嘉義報導】
打開厚重的車門一躍而上,一位年近花甲的老伯穿著汗衫、光著腳丫子,開著他的「電子花車」準備上工。白天他將車子開到一戶喪家,用嚴肅而莊重的音樂送亡者,為孝女白琴放歌伴奏;晚上他又將車子開往附近的廟宇,用反串、歌舞、魔術秀來炒熱氣氛,替廟會做慶典。這位每天遊走在喜怒哀樂之間的老伯,就是綜藝娛樂團老闆鄭煌洲。
鄭煌洲年輕時曾是水電公司的老闆,因為自我要求甚高,且嚴格控管品質,因此事業得以蒸蒸日上,極盛時名下甚至有7棟房子,然而看似一帆風順的他,其實對員工的向心力無法提升而感到困擾。因為感受不到公司上下一條心、彼此相挺的感覺,他毅然決然地轉換跑道,選擇做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事業,並透過綜藝娛樂團接下的每一場婚喪喜慶,感受這塊土地上「正港」的人情味。
鄭煌洲重情、重義、重品質,因此讓他在業界博得好名聲。
記者林俊孝/攝影
一腳踏進綜藝娛樂團的鄭煌洲,靠著四處接場子過生活,雖然不能穿西裝、打領帶,也不能坐在辦公室裡吹冷氣,但他卻對這樣的日子甘之如飴。每次開「車」出門,鄭煌洲必定親自控場,憑藉著累積多年的經驗,隨時掌控燈光及音效的最佳時機,以呈現最好的效果。生意上的好夥伴陳志傑說:「他的工作態度非常謹慎,甚至連細微末節的小事都會注意,也因此我們一合作就是10年。」對表演相當講究,且求新求變的鄭煌洲,除了不惜花大錢更新硬體設備外,更堅持絕不做對嘴的表演,用最「真」的一面服務每一位客人。
談起工作時曾遇過的情景,鄭煌洲有著說不完的故事,也因為綜藝娛樂團的客戶不分喜事或喪事都接,所以經歷過的特殊經驗特別多。鄭煌洲笑著說:「我曾經早上送火化、中午做嫁娶、下午跑土葬、晚上辦神明千秋,一天4場有4種不同的心情。」在喜宴裡,鄭煌洲曾見過黃湯下肚酒醉砸場的景象;在喪禮上,也曾遇過兒子不孝不願捧斗的情況,都讓他感受良深。雖然感嘆現在人越來越不注重「人情義理」,但也從中體會到親人家屬間情感的難能可貴。
回想起轉行之初,鄭煌洲每個月的基本收入至少還有20萬,而數十年後的今日,婚禮、尾牙等活動多半改在飯店慶祝,或用自助式卡拉OK來熱鬧場面,電子花車與孝女白琴的產業也跟著沒落,嘉義地區的綜藝娛樂團從過去200多家急速萎縮至50家不到。鄭煌洲有感而發地說:「雖然少了競爭對手,但員工卻也因此缺乏危機意識,不懂得求新求變求上進。」在他的眼中,這一行已逐漸從「粗俗」變成了「粗魯」,再不改進終究會成為時代下產物,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雖然目前產業已逐漸沒落,但鄭煌洲絲毫不怕面對這天的到來,反而覺得未來應回歸家庭,將重心轉移到家人身上。看著鄭煌洲如此投入自己的工作,兒子鄭建裕也慶幸自己能夠跟在爸爸身邊學習,「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為民眾與社區居民服務。」鄭建裕說。不管產業是否式微,現在鄭煌洲只想照顧好自己跟老伴的身體,並對下一代做好家庭觀念的培養與社會經驗的傳承,帶著「不虛此行」離開。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