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彬看審議式民主
這次台灣立委選舉有很大改變,可以選政黨。如何讓更多人關心、意義突顯?透過公民社會來做更多討論,我們諮詢了很多團體,目前能力就是舉辦五場:台北市、台北縣、苗栗縣、台南、屏東來辦。
我們討論的公共政策希望是全國性關心的議題,有切身的感覺,而結論可以變成政黨辯論會的焦點,由公民提問,希望可以去落實,政黨真正面對人民在想什麼,比較貼近距離。另一個是公民不是在報章雜誌去認識議題,而是可以冷靜下來,有很好的資訊來源介紹、去討論形成意見,公民力量就會起來。
我們的資源很少,沒錢。但有很多團體幫忙,各領域有三十多個團體,平常雖然熟悉但比較是浮面的,沒有合作經驗,原來各自的想像也不同。經過溝通初步討論之後,大家願意朝一個目標前進,幫助社會最底層公民,NPO透過經驗,有能力、有興趣去談公共議題,另外這也是在培養台灣 NPO的合作經驗,如果可以時促進這三方面成果,就很令人興奮。過程是很困難,但要持平心態,希望可以做到有進步、公民覺得有誠意、很公平進行,不斷持續深厚臺灣公共領域的信任感。(楊志彬/全促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