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誰,偷走了歐洲人的碳?

2011/04/20 16:48
2,290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永續溼地或國光石化?台灣的選擇是什麼?」青年反國光記者會  4/8/2011
 圖/國光石化將於四月二十一日召開第五次環評初審會議,目前傳出環保署的底限將是要求零碳增長,也就是利用碳交易來中和排碳量,但歐盟今年初碳失竊的案例,或許可作為專家在進行碳審查時的借鏡。(圖由 okita1868上傳至Flickr共享)

 文/劉仲恩(台達電子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志工寫手)


 盟碳交易市場(EU ETS)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碳交易平台,每天都有數量龐大的碳權在這個平台上進行買賣,各國政府期望透過市場機制,可以將減碳成本作最有效率的分配,以最經濟的方式達到預期的減碳效果。

碳 被偷了

 這個市場,在今年初遭遇了自2005年成立以來最大的挑戰。1月18號早上,捷克的碳交易中心收到了一通炸彈威脅的電話,所有人中在慌亂之中離開了辦公大樓,後來證明只是虛驚一場。可是就在這短短時間內,駭客入侵了碳交易的註冊系統,偷走了470,000單位的碳排放權,在所有人回過神以前,這些碳商品已經被轉手買出,隔天歐盟緊急宣佈暫停所有碳交易,清查之下,發現奧地利、希臘、捷克、波蘭、愛沙尼亞等國都有碳竊案傳出,價值將近700萬歐元。歐盟不僅無法將「碳賊」繩之以法,碳交易平台也關閉了好幾個星期,加強安全措施,一直到近期才陸陸續續地恢復。


 這其實已經不是歐盟碳交易市場第一次出紕漏,在過去兩年間,有利用網路釣魚的偷竊事件,還有將同一個碳商品多次重複販賣的醜聞,竟然有超過100人因為碳交易相關的犯罪被逮捕。


 這些最新型的金融犯罪,顯示了現行碳交易系統巨大的安全漏洞,碳排放權僅僅是登記在電子系統裡的資訊,是一個藉由政府管制創造出來的商品,完全不存在於實體經濟活動之內,讓監管特別的困難,接連出現的醜聞更讓大家對碳交易政策出現諸多疑慮。


碳交易政策 各國三思

 儘管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方興未艾,許多國家也開始對這政策工具採取比較謹慎的態度。美國環保模範生加州的碳交易計畫近期遭到了阻礙,加州高等法院裁定暫緩實施碳交易,原因是加州空氣管理小組(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過份仰賴碳交易,沒有充分考慮如碳稅等其他政策選項,加州政府需要提出新的研究來支持碳交易市場,而這項裁決極為可能讓加州碳市場無法在2012年準時上路。


 澳洲執政的工黨原本也計畫推動碳交易,去年選舉結果出爐後,工黨為了得到綠黨的奧援,總理吉拉德日前宣佈政策大轉向開始推動碳稅,預計於明年中開徵,並將一部分稅賦所得直接補貼於低收入戶的荷包。


 跟台灣情況相仿的韓國原本計畫要在2013年開始國內的碳限額交易市場(cap and trade),在大企業的壓力下,延後到2015才開始實施,屆時能否順利執行,還充滿變數。



台灣碳交易 應審慎而行


 為了與這波國際風潮接軌,台灣環保署目前正積極建立國內碳市場平台,前陣子高雄市環保局更促成了所謂本土第一筆碳權交易,但是目前在「溫室氣體減量法」持續延宕,在沒有管制碳排放總量的背景下,進行碳交易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效果,對於實際溫室氣體減量的功效甚微。


 從各國的經驗看來,碳交易並非節能減碳的唯一選項,政府在推動相關政策時需要更周詳地考慮如能源稅等選項,並從調整產業結構下手,才能真正邁向低碳社會。此外,台灣長期被排除於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UNFCCC)之外,無法參與京都議定書之下的碳交易活動,導致國內對於碳市場運作知識與經驗都相對缺乏,數年前甚至傳出以碳基金為名的詐欺事件,由最近的碳竊盜事件觀之,倘若全世界最完備的歐盟碳市場還弊端叢生,台灣在推動相關政策時更應該謹慎而行,避免讓立意良善的減碳政策成為一場危險的金融遊戲。


關於作者

劉仲恩,台大化工系畢業,耶魯大學環境管理與經濟雙碩士,現就讀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社會學博士班。喜歡遊山玩水背包旅行,樂於學習新文化,從工程背景轉了一大圈走到社會科學,目前研究環境社會學,關心國際碳交易市場的發展。


【延伸閱讀】

拚連任 歐巴馬再提能源藍圖》劉仲恩 6-Apr-11 低碳生活部落格

碳交易 走到十字路口》劉仲恩 25-Nov-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減碳目標 一場數字遊戲》朱淑娟 3-Sep-10 低碳生活部落格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