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商發展,
許多傳統農村或是偏遠聚落,
往往面臨年輕人口外流,
只剩下老年人跟小孩隔代留守的情況,
許多村落也因為這個現象而逐漸凋零。
不過在北台灣的淡水卻有一個傳統聚落,因為居住的人口大部分都有親戚關係,同時又有同一個信仰中心,於是村子裡的老年人發展出獨特的互相照顧模式。他們一起吃飯、一起耕種、一起學習,共同面對銀髮生活裡的空巢期,這種在地安養的老年生活方式,甚至吸引中國學者前來觀摩,希望做為中國農村未來的參考。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面對鄉村人口流失已經是台灣一大問題,因為工作機會少開發慢,大多年輕人都往大城市工作,但報導中的位於淡水的村落畢竟還算是在大城市旁,又有捷運其實以這為例子算是比較例外,交通上還算是便利,所以沒必要外移,我覺得這才是成為樂齡桃花源距村落的主因,如果這村落不是在淡水,我覺得結果還是很難說,很多傳統聚落的年輕人也不願離鄉背井,為了生活才是逼不得已的外流,所以報導中的親戚關係,跟信仰可能並非主因,也讓我覺得有點不實,但是這也許也是此村落的特色,納入為報導主要內容還算適當,傳統部落的人情味和傳統習俗也算是台灣文化一大特色,不可消失的元素
真的很多現代的銀髮族越來越懂得過自己要的生活了,感覺真的很棒!可以看到子女的陪同下樂活,輕鬆自在沒有煩惱,都是大家對於現在老人家沒有的印象,有了生活鄰居的互動陪同大家一起生活,就像是個大家族似的。
也不會對未來造成社會老年年齡層的一種負擔,反而更讓生活充滿了喜樂!
我想以後的銀髮族再也不是大家所想像的那麼糟糕了,而是大家越來越懂得過自己晚年的生活吧!
陳育如=老陳
老人家辛苦了大半輩子,終於能享受退休生活,但身邊的子女都還在社會上打拼,無法在家陪父母,若家裡的老人家能有像影片中的一群老伴,這樣生活不再無聊,藉由互相協助一起學習來增加生活樂趣,看著他們一群人一同學習日語一同有目標的想要到日本旅行,這真的是令人憧憬的退休老年生活,能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一群老朋友彼此分享,悠悠哉哉的過生活,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老人獨居是面臨老年化社會的台灣一直以來的問題,不僅是時時會讓家人擔心其身心健康狀態,也會害怕他們一個人會很孤單。但若是一大家子的人住在一起有時也可能會因為老人家與年輕人之間價值觀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或是活動時間的不同而出現種種問題,要是可以讓一群年紀相仿的老人家能夠互相關心與照顧,一起耕種,一起學習等,讓老人家的生活不再侷限在幾個固定場所,讓他們也可以有個聚集的中心,還有一大群老朋友可以聊聊共同的話題,才不會自己一個人老是東想西想,因為生活還有很多快樂的事可以讓他們去體會。讓大家知道:其實人老了並不是等於什麼事情都不能做的。
希望報導:
比較幾個較具代表性的國家是如何推行環保的政策與落實。其實很多時候,上面的政策規畫的再好,下面的人不做還是沒有意義,想看看其他的國家是怎麼將政策徹底的潛移默化到每個國民的心裡,並找出台灣人到底可以怎麼做。
老人們的照顧及安養的問題是一直存在著,多半的老人們老了
之後,都是被送到安養中心去照料,不然就是獨自留在家中,
乏人問津,生病也沒人知道以及照顧。這些也不能完全怪罪于
子女們,不過老人們的生活需要被照應,不只是安養院裡身體
上的照顧,心靈上也需要受到照顧,許多老人家內心都是很孤
單,很孤獨的。透過樂齡桃花源的影片,讓我們看到不同的老
人生活方式。如同之前上課所播放的影片,看見北歐的老人們
的生活。老人們不是只能待在家裡面,孤獨終老而已,他們其
實可以生活的很快樂,擁有愉悅的生活。
而且我認為進安養中心的老人家會很有容易生病的缺
點,而到底是否真的生病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為子
女沒有足夠時間去照顧老人家才將他們安置在安養中
心,也因為如此,便很少去探望他們,既然沒人去探
望、關心,老人家精神心情自然會低落許多,所以和
蔡家村比起來,我認為安養中心的老人家是快樂不起
來的。
就像一個巨大的安養院,不用搬離自己熟悉的地方也
能夠相互照應,以度晚年。
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一種樂齡族生活方式。基本上,
老人家會很排斥進安養中心,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就
像被拋棄、沒有子孫關心一樣,所以蔡家村這種共膳
、共耕和共學的在地安養方式便很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