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的沿海地區,長期飽受地層下陷、土地鹽化之苦。
縣政府在八八風災後,提出了民間參與養水種電的計畫,
來鼓勵當地居民,把魚塭、蓮霧園的土地出租給業者,
在上面裝設太陽能板,這樣不但能涵養土地,
還可以進行發電和售電的工作。
這個為期20年的太陽能發電示範計畫,關係著國土利用,以及在地農民的生計問題。看起來是多贏的永續計畫,不過這個養水種電計畫在開始不到半年的時間,經濟部卻突然調降太陽能發電的購電費率,購電費用調整大幅提高了養水種電的成本,更引發農民、業者和地方政府的抗議.
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PeoPo 討論區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養水種電是屏東產業上依大眾大轉型,甚至水上太陽能板還可能變成一個觀光景像,可說是一石二鳥之計,涵養土地還產電給了當地林邊鄉農民一條好的發展,政府的政策怎能一變再變,過於注重利益,忽略農民的生計和當地發展實在令人心寒,如果政府不能在對這塊區域做出合理的政策,養水種電農民未來實在是走一步算一步了~
太陽能發電計畫基於環保上是十分值得的而且前景看好,但是政府對百姓如何能做有效的溝通,順暢的推動太陽能發電計畫,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政策不應朝令夕改,這樣會使人民無所適從,政策的不斷更動,那麼這個政策基本上就是失敗的。
天災的發生,我們不能預測,莫拉克風災所造成的災害固然難以讓土地
再回復原狀,而林邊鄉的農民們就需要轉變土地的使用方式,政府推出
養水種電的方案出發點是要幫助農民們,但政策的突然轉彎,受害的還
是那些地主,那麼當初推出養水種電的方案來幫助農民目的到底為何呢
?作法突然的改變,要怎麼讓人相信呢?
種電對於時間、空間和人與人間還有一段磨合時期。而未來太陽能發電是一項有利潤的產業,無庸置疑。但政策的不定,使電視機前的觀眾感覺,好像只是利潤大公司,卻先打死眾多想投入種電行業的小百姓。無論如何,政策的初發心是好,但如何繼續至未來,決定權仍在民眾和政府間的利益衡量。
這項計畫雖然可行性高 但是政府的配套措施因該要很完善 才能實行此計劃
因優先顧及到農漁民的生計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