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田野間找尋中國網民的社會抗爭模式

2011/05/08 13:04
1,895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線上與線下:

田野間找尋中國網民的社會抗爭模式

◎詹婉如 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程碩士

當代中國研究通訊 2011-2-28

帶著陳老師轉交的「田野秘笈」,在萬全準備下,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在2010 年4 月,我進入北京進行《零八憲章》網路社會運動田野調查,由於田野對象皆為被當局監控的中國自由派知識份子,所以田野的過程格外謹慎,深怕一失足成千古恨!要深入一個議題,八天的田野僅能說是蜻蜓點水,但受限於非全職學生身份,向公司請假一週已是極限,於是,要求自己,必須在緊迫時間內,有效率地完成這趟田野。田野訪談對象為《零八憲章》簽署者與聲援者,2008 年12 月8 日,憲章公佈前,主要起草人劉曉波無預警地被中國當局逮捕,簽署者紛紛被約談,升高《零八憲章》敏感性。為了讓田野能順利進行,出發前即與《零八憲章》第一批簽署人平教授e-mail 連絡,多次書信往返,準備做足,安心不少。

在恐懼中訪談中國自由派知識份子

4 月20 日赴北京田野開始,獲平教授頗多協助,很快地,我就能直接訪問到《零八憲章》主要參與人士,除了平教授,還訪問6 位與《零八憲章》直接相關人士,包括:劉曉波夫人劉霞、網路活躍成員小劉、Twitter 觀光團(法院外聲援劉曉波成員)、中國知名博客作家老莫、自由撰稿人小暇、NGO 工作者小雨、自由工作者小夏等。

田野訪談的地點,由受訪者決定,我與4 位聲援劉曉波的Twitter 使用者(簡稱推友),約在北京咖啡廳碰面。當天,咖啡廳內滿座,提早到的我,好不容易等到類似包廂的位子,顧慮他們身份具敏感性,起初,我還四處觀望,有無國保
和警察跟蹤,也擔心隔牆有耳。結果他們的態度坦然,毫無顧忌,甚至希望國保一起來聽,他們的態度,讓原本只敢低聲訪談的我,也才放膽與他們對話。隔幾天之後,於劉曉波家附近餐廳訪談劉霞時,她更是坦然地說,早被國保跟蹤慣了,沒事兒的!她還要我別擔心。這段過程令人莞爾,生長在台灣,從沒被跟監過的我,怎麼也無法接受被監視的不自由,但生活在中國的這些知識份子,反倒習以為常,處之泰然。訪談中,受訪者告訴我,在中國社會運動中,常會有警察拿著攝影機拍攝他們,現在,他們也買得起數位設備,同樣把鏡頭對準這些警察,讓外界知道,這些執法者如何對待自己的人民!

什麼樣的國家,讓人民必須長期生活在被監視的恐懼中?又什麼樣的社會,讓人們已無所畏懼?在中國,一個個的「我」,透過網路,組成「我們」,中國內部一股強大的民間力量正在匯集。

 

研究緣起與問題

在人權研究中,可做的論文題目不少,很多人問我,為何要挑一個如此敏感,被中國當局視為言論禁忌的議題,還要親赴大陸做田野訪談?雖然平日媒體工作已異常忙碌,但是我告訴自己,如果不走一趟北京,僅用文獻探討,我將難以感受這些自由派知識份子,對言論自由的渴望,田野的過程,才能讓我的論文增加溫度,而非只是冰冷文字的堆砌,至於選這個題目,則跟自己的工作有著密切關係。

2001 年,進入媒體任職,開啟自己的大陸傳播工作,與數萬里遠的大陸閱聽人對話,是項特殊經驗,透過互動,接觸一群有別於中國官方傳媒觀點、希冀社會改革的大陸人士,於是觸發進一步思考,中國強權背後,究竟存在一個什麼樣的民間社會。2010 年6 月底,中國網民規模達4.2億人,有著世界最龐大的網路使用人口。眾多知識份子,千方百計跨越中國網路防火牆,只為「說想說的話、看未刪除的文」。我的研究旨趣在於,中國擁有世界最多的網路使用者,龐大數字背後,對中國民眾政治思想啟蒙、公共議題參與起了什麼作用?這些作用如何從虛擬跨入真實世界?

研究發現

《零八憲章》透過網路中介,由發起、圍觀到行動,發展出特殊網路社會運動脈絡,包含幾個重要的元素:

一、發起:無組織、無領袖。2009 年12 月23日審判劉曉波過程,外國領使館人員、媒體及其妻子劉霞均不得入內聽審,法院外除大批外國媒體記者外,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批透過網路,十多位網友自發組成的聲援團體:「Twitter 觀光團」,他們現場發放黃絲帶,祈禱劉曉波能早日回家。田野中,推友們再三強調,Twitter 觀光團法院外聲援行動沒有組織,在中國的政治情勢下,也不能有組織形成,否則具有危險性。知名博客作家老莫說:「目前中國盡量刻意去組織化,其實我們可以組織,但我們刻意去組織化。沒有人帶頭,所以網路訊息很重要」(20100421 訪談紀錄)。中國搞運動,沒領袖、沒組織,以分散被當局盯上的危險,而行動中由誰負責宣傳?當然是網路,Twitter 觀光團的構想,從Twitter 互動平台發起,網路隨即透過Blog 或E-mail 傳播劉曉波開庭圍觀消息。

二、圍觀:無特定模式、標語。在中國,遊行不可能被官方批准,圍觀、觀光、散步都是民眾表達關注的方式。回到第一點,如果聲援劉曉波行動沒有組織,現場黃絲帶的分送,又如何成形?NGO工作者小雨說,這是Twitter上,大家共
同的討論,但是,她與另一名參與者小暇根本沒有準備,黃絲帶是一位推友帶的,那位大姐帶了四卷,剛開始沒有跟大家聚集時,她只敢把黃絲帶放在包裡,直到小雨認出那位大姐為推友後,她才開心地拿出黃絲帶分送。劉曉波聲援行動中的積極參與者,彼此常線下聚會,存在緊密的人脈與互動關係,對於他們,網路扮演資訊討論、傳達、聯絡角色,也因為這層更深度的關係,衍生彼此信賴感,讓抗爭雖無發起人,但仍具一定規模。

三、行動:彼此試探。網路訊息,是初次參與行動者,為重要的資訊獲取管道,在聲援劉曉波黃絲帶行動中,當天聲援一開始,推友沒有群聚,直到積極參與者小雨與小暇讓推友「現身」。小雨說:「推友間不敢承認,比較膽小,因為有些剛開始關注社會事件,於是,我們走向前問,你是推友嗎?他會很興奮,對,我是!很多白領都是這樣的」(20100423 訪談紀錄)。在法院外圍觀劉曉波案的推友「相認」過程既敏感又有趣,圍觀現場,推友在國保、便衣與「同道人」間,諜對諜,以及遇到網上同道人的興奮之情交雜著。

意外收穫

大陸上網看境外訊息,必須翻牆。4 月22 日早晨,Twitter 張貼推友在司法局外圍觀的現場消息,北京維權律師唐吉田、劉巍被吊銷律師執照案的聽證會在北京司法局召開,他們被控於2009年4 月,瀘州法院審案過程中擾亂法庭秩序,干擾訴訟活動正常進行,違反國家律師法。兩名律師在2010 年4 月12 日收到北京司法局通知,吊銷執業證書。劉巍和唐吉田隨即提出反訴訟,要求就此案舉行聽證。

這天,北京的天氣陰冷,氣溫十度上下,下著連綿的春雨,儘管已至春末,依然感到寒風凜冽。司法局四周全被封鎖,至少有200 位警察實施戒嚴式管制,在胡同東、西二端拉起警戒線,三、四十輛警車把胡同佔滿。我心想,不過就是個聽證,何需如此大動作警戒呢?我坐的計程車進不去,只好徒步逛逛,白皮膚的外國媒體記者正在司法局門外採訪,他們是最接近司法局主建物的一群,其他人只能在外圍觀,還不時被警方驅趕。圍觀現場,除了警察還有便衣,他們帶著攝影機四處站崗,不斷地驅逐圍觀民眾,司法局對面有間圖書館,圖書館大門亦站滿了人,分不清他們是來辦事順便看熱鬧,還是專程來關心事件的群眾。警察不斷地趕人,但是態度並不強硬,圍觀者走了又回來,無法完全驅逐。我趁沒人注意,進入圍觀現場繞了一圈,現場還有一群跟警方對峙的訪民,跟其他圍觀者攀談後,他們大多表示,不知確實發生了什麼事,只知道出大事了就來看看,少部份圍觀者,小聲地跟我詳細說明,是維權律師的執照要被吊銷,而這些律師都是好律師,專門幫窮困的維權人士打官司,也有圍觀者跟我及其他人說,沒事最好別在這兒看,怪的是,那人自己卻看得起勁兒!大多數人跟我說,他們只是路過,一副非專程來的模樣。

總之,現場氣氛詭異,圍觀者都是小聲地竊竊私語,直到有人尖聲喊冤,才劃破當時凝結的空氣,原來是一位訪民到場圍觀,被警方拉上車帶走。如果不會翻牆,可能什麼事也不知道,就只能當個普通北京觀光客,「和諧」的北京城,完全都感受不到一絲維權抗爭的氛圍,由此次圍觀,深刻感受到北京真實面,而這絕非普通觀光客所能看到的。

目睹中共官員被網民抗議扔五毛

此行,我還赴人民大學新聞系,聽雲南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伍皓演講談中國互聯網,目睹伍皓被推友抗議扔五毛的過程。聆聽這場演講過程中,我後面坐著三位年輕學生,他們不時對演講內容竊竊私語、發出噓聲,還手持數位相機全程錄影,透過手機上Twitter 即時轉播。

這樣偶然機會下,我認識一位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生,起初攀談時,他擔心我是釣魚執法者,經過詳述後才放下心防,並在隔日接受匿名訪談。問他為何透過手機上Twitter 實況轉播伍皓演講?他說:「我們是被逼的,因為不希望活得像頭豬,吃飽睡,要有生存權後的言論自由,不過,在中國網路不是教我怎麼思考與說話,而是要我們怎麼不說話!(因為刪帖很嚴重)」。上了大學,他學會翻牆,閱讀國外新聞網站後(VOA、自由亞洲、台灣媒體),也才瞭解真實的中國,他認為:「中國官方沒有權力替大家決定什麼訊息應該看,什麼不應該看,限制網路自由,訊息的好壞,應該由網民自己分辨,期待能像台灣一樣的言論自由」。

小結

北京田野短短八天,收穫卻相當豐富,我親眼見到,中國改革行動者與官方博奕過程,見識中國民眾於司法局外抗爭,以及中國警方在敏感議題、秩序維護上處理的態度。生長在台灣,年輕一代的我們,實在無法想像,生活在言論管控的社會是什麼滋味,田野期間有兩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一句是小暇所說,「以前學英文是為能更瞭解世界,現在學英文是為了更瞭解中國」,另一句話是匿名大學生說,「網路應該是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