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出版《與你同行-家扶社工的故事》新書
家庭陷入困境、孩子繳不起學費怎麼辦?找社工!單親媽媽攜子自殺未遂怎麼辦?找社工!孩子遭受性侵虐待怎麼辦?找社工!未成年學子中輟流浪街頭怎麼辦?找社工!颱風水災摧毀家園怎麼辦?找社工……種種複雜多元的社會困境,「社工」到底扮演了什麼樣角色、背負了什麼樣的責任、他們如何陪伴這些家庭及案主走過生命幽谷、面對挫折困境,他們又該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並且堅持下去……
由家扶基金會所出版的台灣第一本紀錄不同年代、不同服務方案社工員從事社會工作與案主交織而成的生命故事專書──《與你同行-家扶社工的故事》,今(28)日假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辦新書發表會,除邀請來自各縣市家扶中心的社工主角出席分享,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執行秘書簡慧娟也特別代表部長出席。
「老師來啊!老師來啊!」這是民國50年代接受家扶扶助的孩子對「社工人員」來訪最熱情的歡呼及尊稱,即便在當時社會工作尚未發展成一門專業,但家扶的「社會工作員」,卻早已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台灣各縣市鄉鎮的狹小巷弄及崎嶇山路,把愛送到需要的人手上。在台灣從事貧困弱勢家庭及兒童救助工作即將屆滿61年的家扶基金會,堪稱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民間社會福利機構之一,不僅自民國53年開始,即聘用大專生擔任「社會工作員」推動貧困家庭救助工作;63年起,為提升專業服務水準、推動社工專業制度,更率先聘任社會工作及相關科系人才擔任社工員,並於68年開始辦理社工員在職訓練,逐步推動各項兒童暨家庭福利服務,使台灣的社會工作專業漸進成形。從事社會工作超過四十年的社工主角郭東曜先生,目前也是家扶基金會的董事,對於數十年的社工生涯,他形容那是一條愛的道路,是上帝藉其家人、同工及社會大眾的愛心共同創造的「台灣社會福利」景象。郭東曜並以資深社工人的經驗引用聖經話語:「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辭,當施與那些需要的人」來勉勵全國的社工員,助人不僅要及時,更要堅持到底。
「何等福氣,在台灣社會工作推展之初,我有機會參與,見證了它的成長;何等福氣,我能站在第一線助人的位置,陪伴那些面臨苦難生命的人們,見證他們的勇敢與改變。誠如我在書中所說:只要這一天有陽光,我就感到幸福;個案與我互為彼此生命的陽光,就這樣交織成了我37年的社工生涯。」目前擔任台中市南區家扶中心社工督導、服務過不少兒少保護個案的郭明珠如此表示,並對自己能從一個「瞎子摸象般的社工員」到將社會工作當成終生志業的「專業社工」深以為榮。
曾經因為安置一位遭受嚴重疏忽的女童而遭黑道家長持槍來到家扶中心準備「算帳」的陳靜惠督導表示,18年的社工生涯,有16年都在兒少保護領域,位處第一線的社工員,經常得要挑戰台灣傳統視「孩子為私有財產」與「不打不成器」的觀念,還要面對家長的怒氣與指責,甚至遭遇危及生命的黑道嗆聲及刀槍威脅。面對這樣的暴力恐嚇,若非足夠冷靜,並以同理、平撫的策略與家長溝通,化解危機,恐怕真會讓自己陷入險境之中,更遑論可以為保護孩子的權利而堅持在這項社會工作領域中。
而陪伴不幸及中輟少年走過十多年的宜蘭家扶中心林秀鳳主任,除了每天必須面對孩子那「一中指、二手煙、三字經」的生活,還曾經被二個未通過試讀的孩子放話威脅:「我認得你兒子,叫他小心……」。儘管擔心、痛心,但沒多久兒子仍然在學校走廊被那孩子修理呼巴掌。而身為母親的我,卻是在一年後因為大女兒和與弟弟同屆的學妹聊天,無意間才知道這件事。工作累及兒子,至今回想,心還是很痛,情緒還是很滿,很想掉淚……。但放不下對這群中輟孩子的牽掛,擔心如果孩子沒有社工老師陪,他們會變成什麼樣?所以,林秀鳳選擇不放棄,而且越戰越勇!。
擔任寄養社工十多年的屏東家扶中心社工督導黃淑玲,期間也曾面對寄養兒童返家後不幸死亡、單親父親無力照顧孩子,卻不願接受孩子必須寄養安置的事實,最終卻意外死亡的內心交戰與痛苦,在社工專業的評估與親情倫理的抉擇之間,所牽繫與承擔的責任,絕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想像的。然而,也曾經碰到全然以愛來接納孩子的寄養家庭,短短幾年的相處,卻是黃淑玲社工生涯最奇妙的一段歷程。這對牧師夫婦,將每個寄養兒童視為天使、視為恩典,讓她在耳濡目染之中,學會放慢腳步,以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雖然牧師後來因為癌症回到天家,但牧師和寄養小女孩手牽手在院子裡散步的背影,像父女般的天倫之樂,至今仍深深烙印在她心中,留下永遠的不捨與懷念。
如果你不了解社會工作,想更了解社工員,那麼這本書將可以快速讓你懂得台灣的社工員在做什麼;如果你正因挫折而猶豫是否要繼續堅持社工這條路,那麼希望這本書可以為你找到前進的力量。《與你同行-家扶社工的故事》認購專線(04)22061234轉315或洽全國各縣市家扶中心。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