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年的禾稈編織工藝 暖茶也暖心
記者莊詠捷 / 苗栗報導
苗栗縣獅潭鄉的汶水老街上,有一間名叫「汶水茶壽」的店面,已從六、七十年代開業至今,茶壽是由鳥窩能保溫的性質,去發想研發出來的用品,能將食 物、茶保溫六到八小時,而茶壽這項傳統工藝從一開始一群婆婆一起編織,到現在僅剩劉玉英女士一人仍堅持一針一稻草,要將茶壽這項傳統的工藝不斷傳承、延續下去。
李源發教授所創作關於茶壽的客家詩。莊詠捷 / 攝
民國五十年代,苗栗縣養鳥風氣盛行,劉玉英的鄰居專做小鳥窩販售,但沒多久時間就沒落了,鳥窩不再有人購買,但是用來做鳥窩的稻草還剩下很多,當時劉玉英常帶年幼的孩子去鄰居家聊天,鄰居家有個伯母就和劉玉英說:「糟糕啦,小鳥沒有買賣了,我們沒生意了,但是稻草還有這麼多,怎麼辦呢?」劉玉英就和伯母不斷商量,後來就想到鳥窩能孵蛋,有保溫的性質,那就做大一 點放棉花布包起來,保溫的效果會更好,可以讓阿伯冬天帶到山上去放便當、 放茶,中午就不用吃冷飯、喝冷茶,伯母後來花了好幾天製作給阿伯帶到山上去用,阿伯回來就和伯母說她做的鳥窩很好用,帶便當去吃還是熱熱的,伯母聽到非常高興,就讓阿伯拿去專門帶到山上用,她再製作一個放在家裡使用, 有時候有客人經過家裡,看到稻草編織的鳥窩放茶,而且有保溫的功能,就覺得很稀奇,又讓伯母把鳥窩讓給他,就不斷一傳十、十傳百,吸引到好多人想要買。後來伯母趕不上製作給客人,就提議讓劉玉英也跟著一起做,劉玉瑛原想著做一個自己用也好,結果一做至今已五十五年。她也研發了隔熱墊、花瓶等,就是想著有電視台來採訪,還有客人來到店裡,能夠欣賞到別的東西,而茶壽原本都是被人叫做鳥巢,是劉玉英想著多喝茶身體健康,健康長壽的意思,便將名字改為叫做「茶壽」。
距離製作時間已經過十八年的茶壽。莊詠捷 / 攝
八十五歲的劉玉英說,做茶壽最重要的是要做得平均,做出來放在桌上才會好看,為了將茶壽做得平均,劉玉英一直以來都沒戴手套製作,因為她說戴手套摸不準稻草有沒有平,而單用手去拉稻草、一針一針的縫,做久了手也就變得彎曲,而且手臂都會痠痛,劉玉英說:「為了做這個茶壽,我都會去找中醫針灸,還買昂貴的保健品來吃,就是為了做這個。」因為製作茶壽其實並不輕鬆,從頭到尾都要非常專注在茶壽上,才不會彎彎曲曲,而且茶壽製作時間最快也要三到五天,最長則是約一個月才能完成。
劉玉英說現在很多老一輩的人手工做的東西都失傳了,因為年輕人都不願意學習,如果想要買就買不到,實在很可惜,於是她就一直拼命地做。即便她的女 兒、兒子還有鄰居都跟她說:「別再做了,年紀已經這麼大了還要做什麼?」她仍堅持做下去,她說稻草是很好的東西,能夠廢物利用,而且茶壽是天然的東西,壽命也很長,能夠用非常久,放越久顏色會越漂亮,比起現在的保溫產品也是省電又環保,她笑著說:「我就想說不做就失傳了,所以就呆呆的一年、一年一直做。」
原先沒有人學習這項傳統技藝,一直是劉玉英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直到她的外孫邱福德當兵回來。當時正是疫情嚴重的時候,她就跟外孫說她來教他做茶壽,假設疫情過了要去工作也可以,邱福德答應跟著她學習,而且做得很好, 直到現在也沒聽到他要到外面找工作,劉玉英說年輕人有年輕的想法,他會慢慢一直研發別的東西。
劉玉英說很多人會買茶壽來送老人家,也有很多人買了會帶到國外去,外國人看到茶壽覺得很稀奇,而她只要看到客人笑嘻嘻地將茶壽帶回家,也會打從心底覺得非常開心,這也是她為何五十五年來依然堅持做茶壽的原因。
劉玉英現在仍固守在店的角落製作茶壽。莊詠捷 / 攝
邱福德2021年創立品牌「禾稈屋」,禾稈是客家話稻草的意思,屋則是象徵起初的鳥巢還有家的意思。他說大家都是用汶水茶壽來稱呼,但他覺得若是用這四個字去推廣的話,會太侷限於原本的茶壽,他希望能把茶壽帶到大家的生活中,用不一樣的創造適應現代人的生活。
他說,一開始會跟著阿婆(劉玉英)學習茶壽,是因為他當時當兵退伍之後, 阿婆也剛好沒有人幫忙,他就回來幫忙客人來的時候做宣傳,後來也是阿婆建議之下才開始學習編制茶壽,以及認識茶壽的故事。他想著茶壽本身的故事其實非常溫暖,又只剩阿婆一人在做,若是不傳承下去,茶壽也就消失了,所以才決定一來陪伴阿婆,二來是幫阿婆把茶壽這個工藝傳承下去。邱福德說,在學習茶壽的過程中,阿婆不太會用言語去表達,所以只要看到他哪裡做不好, 就會直接拿去做到好,但是他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他沒辦法在不懂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這也是他必須和阿婆溝通的地方。對他而言,編織茶壽最難的是茶壽並沒有模具,要用多少草料、用多少力度把它拉緊都是個技術活,所以他下了蠻大的工夫在摸索。
雖然茶壽是阿婆奠定下來的基礎,但成立品牌也算是邱福德第一次創業,在推廣茶壽這項傳統文化,以及現代人的價值觀之間該如何做連結,對他來說也是需要思考。邱福德說,他最主要的目標還是想推廣阿婆堅持編織茶壽五十五年的歷史,讓大家能體會和理解茶壽的實用性,其實也並不比現代的保溫用品差。
邱福德這幾年除了學習茶壽的編織,也試著用茶壽的工藝去發展不一樣的編織技巧,除了在外型上做改變,也在材質上用木材、皮革等不一樣的複合式材質,結合茶壽的稻編,希望能創造出不一樣的產品。原本茶壽裡的客家花布, 代表的是客家文化,但它的意象比較籠統,大家也會覺得比較老氣一點,他就茶壽的來源鳥巢、茶壽的材料稻草、汶水老街以及阿婆四個意象,去設計新的印花布,讓大家在打開茶壽時,可以認識茶壽的故事,讓故事可以跟產品做結合,未來也希望能朝永續及環保的方向發展,將阿婆親手教他的茶壽,一直傳承下去。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