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重新定義派對文化:民生電氣打造台灣在地多元音樂場所

2025/01/20 21:00
100次瀏覽 ・ 13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記者梁程穎、許幸瑜/台中市報導】傍晚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裡,DJ台前的觀眾觀眾為了搶菜擠成一團,後排觀眾跟著音樂大合唱,攤位上的客人一邊用餐一邊隨節奏點頭,舞台遠處的人群隨著音樂搖擺,啤酒攤老闆賣力吆喝。在這個有74年歷史的老市場,「民生電氣」組織一場非典型場域派對,音樂策劃特別增加台語歌曲比例,邀請那卡西樂團演繹經典老歌。而市場角落的阿姨們,則笑看著這場特別的文化饗宴。

      在這場Silent Disco無聲耳機派對中,每個人戴著無線耳機,聽著DJ的精心選曲,隨著音樂搖擺,臉上掛著愉悅的笑容,卻不會發出擾人的噪音。這種創新的派對形式不僅環保,更創造出獨特的互動方式——想跳舞時戴上耳機,想聊天時取下耳機,在熱鬧與寧靜之間自由切換。民生電氣正是以這樣的巧思,在非典型場域中開創新型態的文化空間,讓現代派對文化與在地生活產生意想不到的連結。

      ↑ 民生電氣所舉辦的活動「福祿SOUL台語俱樂部」結合傳統文化布袋戲,合作出新的派對形式。 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從分享到創新:一個意外的文化實驗

      品牌名稱的誕生頗具意思——「民生」來自另一位創辦人Brain在台南民生路上的店面,「電氣」則反映了他們對電子音樂的熱愛。這個看似隨興的命名,卻意外地凝聚了品牌的核心理念:連結在地與當代音樂文化。

      隨著活動規模擴大,這個由音樂愛好者組成的團隊逐漸發展出獨特的策展風格。他們將觸角伸向各種生活場域,從屋頂到廟口、從理髮廳到市場,每個空間都成為他們實驗的舞台。這些策展主題的選擇,都源於他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對活動本身的認同,期待每場活動都能帶來娛樂之外的正向影響。而突破同溫層而產生的化學反應,正是屬於派對不可預料、趣味橫生的有機體驗,也詮釋了民生電氣作為品牌的獨特個性。

      ↑ Sean用各種曲風打造民生電氣品牌的個性,詮釋團隊始終保持對音樂的熱情和開放態度。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Silent Disco:重新定義場域的可能性

      民生電氣最具創新性的實踐之一,是運用Silent Disco技術將派對帶入各種非典型場域。「這個選擇其實源於我們對環境的尊重,」Sean解釋,「當我們想要在菜市場或其他開放空間辦活動時,發現如果搬入大量音響設備,某種程度上是對環境的侵入。」所以民生電氣選擇用耳機的方式,這相對來說比較溫柔。

      所謂Silent Disco,是一場所有人都戴著無線耳機,耳機藍芽連接DJ台,所以你可以邊聽DJ播放音樂邊跳舞的派對。從旁人的視角看來,現場彷彿靜默無聲,但每個參與者卻都隨著耳機裡的音樂搖擺,臉上掛著愉悅的笑容。這種形式不僅避免了噪音污染,更創造出獨特的互動體驗。

      在鹿港的活動「福鹿瘦街頭大舞廳」中,這種創新形式展現出特別的效果。「鹿港是個很老的城鎮,活動不能太晚,但我們那場要進行到11點,」Sean分享,「當居民報警說太吵的時候,警察來了卻發現測不到噪音,因為大家都戴著耳機在跳舞。」民生電氣除了提醒大家不要講話太大聲,也調皮的播放一些容易讓人忍不住想唱的歌,整個場景其實很有趣。

      Silent Disco的運用揭示了一種新型態的都市共生可能。它不僅解決了活動場域的限制,也創造出獨特的共享體驗。當大家戴著耳機一起跳舞時,會產生一種特別的連結感,雖然每個人聽到的音樂是私密的,但大家又同時在一個空間裡共享DJ播放音樂的這個時刻。更重要的是創造出一種能夠兼顧派對氛圍和社區和諧的模式。這種做法讓民生電氣得以在更多元的場域中實踐他們「音樂即民生」的理念,同時也為台灣的文化活動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 在高雄的鹽埕市場舉辦Silent Disco派對,開創一種新型態的都市共生可能,打造出獨特的共享體驗。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 民生電氣在「福祿SOUL台語俱樂部」活動中與傳統布袋戲結合演出。 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 民生電氣在「福祿SOUL台語俱樂部」活動中採用Silent Disco的形式,每個人戴著無線耳機,隨著音樂搖擺,卻不會發出擾人的噪音,和大部分派對中直接外放音樂不同。 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跨界合作:傳統與現代的創新對話

      ↑ 玉勅良寶宮的《神前狂響》成功將德國電子樂團Brandt Brauer Frick的工業電音與傳統廟會文化結合,打造新火花。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除了Silent Disco,他們也推動其他類型的音樂派對,2024年10月,民生電氣與台南玉勅良寶宮合作,舉辦為期兩天的宮廟慶典活動《神前狂響》。首日邀請德國電子樂團布蘭特·布勞爾·弗里克(Brandt Brauer Frick)演出,這支以柏林工業風格見長的樂團,擅長將古典樂器、打擊樂與電子音樂融合。在文化中心的演出中,他們保留場地原有的工業風電扇,並用白色布幕取代一般投影幕,將廟宇過去的祭典影像投影其上,讓實驗電子音樂和傳統影像自然交融。

      第二天的重頭戲更是精彩,當王爺蒞臨現場後,DJ BOKO以台語金曲炒熱氣氛,讓現場化身為KTV。隨著辦桌菜餚上桌,百合花與Debby Wang領軍的大爵士樂團接力演出,將現場氣氛推向高峰。最後,布袋戲大師蘇俊穎與DJ Litro攜手登場,展現出創新的表演形式:不同於傳統布袋戲表演,蘇俊穎操作戲偶,運用布袋戲特有的口白技巧,為現場電子音樂進行串場。當音樂節奏變快時,戲偶也會配合節拍搖擺;在音樂轉換時,則用傳統口白帶動氣氛。再加上水族陣與電音三太子的演出,將傳統辦桌宴轉變成充滿活力的舞廳。在這場活動中,一邊有民眾在神壇前排隊參拜、一邊有人在享用辦桌、還有人隨著音樂搖擺,最後在大團拜與蘇老師敲鑼聲中,送走王爺圓滿落幕。

      同年10月在台南文化中心的演出中,他們進一步擴大跨界規模。活動結合了傳統跳鼓陣、水族陣與現代街舞,創造出獨特的Battle對決場景。「我們把原本陣頭向神明致敬的表演橋段,轉變成兩個陣頭之間的Battle對決,」Sean解釋。透過舞者的引導,兩支陣頭輪流出場較勁。對陣頭來說,他們依然是在做原本熟悉的表演,但在形式上卻創造出新的觀看視角。

      ↑ 民生電氣在「福祿SOUL台語俱樂部」與布袋戲大師蘇俊穎的合作,打造傳統文化與新型派對的結合。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跨世代共融:從空間設計到文化永續民生電氣的願景不只是辦好每一場活動,而是希望建立一個能夠永續發展的文化生態系統。「我們發現很多人在有了家庭之後,就漸漸遠離了音樂現場,」Sean說,「這不是因為他們不再喜歡音樂,而是找不到適合的場合。所以我們開始設計全家都能參與的活動形式。」

      在動線規劃上,他們特別考慮到不同群體的需求。在玉勅良寶宮《神前狂響》活動中,民生電氣精心設計場地配置:前方設置舞台,祭壇則安排在側邊,讓不同活動能同時進行。空間規劃兼顧了辦桌、跳舞、參拜等多重需求,服務生在特定時間穿插上菜,讓用餐、表演和祭拜活動能順暢進行。

      而在鹽埕第一公有零售市場的「埕市流行」活動中,他們巧妙運用了這座有74年歷史的老市場空間。作為環島計畫的一部分,這場活動特別注重如何融入在地地景。DJ台被改造成傳統菜攤,以清晨採購的新鮮蔬果裝飾,到派對尾聲這些「道具」成為派對獎品,讓參與者有得玩又有菜可煮,既減少布景浪費,又呼應市場日常。

      透過Silent Disco技術,讓市場轉身成為City Pop派對場地:你會看到DJ台前的觀眾為了這些「道具」搶菜擠成一團;你會在派對裡面看到賣肉攤位的阿姨被年輕人供著戴上耳機一起參與活動,買菜的叔叔阿姨也會笑嘻嘻地看著年輕人唱歌跳舞。活動的音樂策劃同樣呼應在地文化:除了日式City Pop,也邀請那卡西樂團演奏經典台語歌曲,以及深具台灣特色的樂團寶島材料行演出。DJ更特別提高台語歌曲的比例,讓不同世代都能在音樂中找到共鳴。現場畫面的資訊量是很龐大且有趣,而且是這個場域限定無法複製的文化景觀。

      在4月的新莊中港福德宮活動中,他們的場域運用更受到考驗。當天遇到暴雨,原本規劃的戶外空間必須臨時調整。工作人員和在場民眾合力搬動桌椅,重新安排觀眾區。「當服務生收掉一桌餐具,那個空間就立即變成舞池,」Sean描述當時的場景,「整個過程像是一場即興的場域重組,反而創造出意想不到的互動感。」

      ↑ 玉勅良寶宮的《神前狂響》邊辦桌邊派對,現場氣氛熱鬧非凡。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 玉勅良寶宮的《神前狂響》參拜環節,使派對也可以和信仰結合。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展望未來:持續的文化實驗

      面對未來,民生電氣計劃發展更完整的音樂劇場形式,將舞台劇的嚴謹製作與派對的互動性結合。他們想要創造一種新的表演形式,能讓觀眾不只是坐著看表演,而是能夠真正參與其中,成為演出的一部分。

      在台灣的文化場域中,常常聽到環境不佳的抱怨,但民生電氣的發展經驗提供了不同的視角。他們發現台灣的文化土壤其實具有相當的包容性,即使在嘗試創新時遭遇挫折,這個環境仍然給予足夠的空間讓創作者持續摸索、成長。這種包容特質,使得文化工作者能夠在不斷試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路徑。

      這些年來,民生電氣用自己的步調,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點,不斷探索文化場景的新可能。正如Sean所說:「只要有想法就去做,這片土地會給你機會。」他們期待未來能創造更多元有趣的文化選擇,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文化場域。

      這種堅持理念又不失彈性的態度,使民生電氣成為台灣文化創新的重要推手。他們不僅在實踐中展現了文化場景的無限可能,更為台灣的文化發展提供了一個值得借鏡的範例。

      ↑ 民生電氣團隊用自己的步調前進,打造不同場景派對展現了文化場景的無限可能,更為台灣的文化發展提供一份力。照片提供/民生電氣

      採訪側記:

      民生電氣的其一創辦人Sean的一個意外轉折。原本在金融業深耕多年的他,兩年前因疫情從深圳回台後,決定將長期經營的音樂策展興趣轉為全職志業。這個轉變其實醞釀很久,Sean從學生時期就喜歡非主流音樂,一直到工作後的夜晚都在做音樂相關的事,某種程度上是一個自我抒發的管道。


      你可能也會喜歡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