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立人大學:活躍在民間的草根大學

2011/08/12 21:27
2,268次瀏覽 ・ 1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
檢舉

 

 

照片

學校臨時停電, 志願者們買來蠟燭, 於是就有了立大最浪漫的一課。 (羅奇志/圖)

 

大學在人間

15天的民間“大學”實驗

作者: 南方週末記者 方可成 南方週末實習生 李惠普

2011-07-28

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在湖北東南部的鄉下小鎮找到了自己心裡真正的“大學”。

晚上的課程開始前,青石中學突然停電了。

這天是2011年7月13日,學校已經放了暑假,只有即將升入初三的學生返校補課,但另一批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正活躍在校園裡,他們在這所位於湖北東南部的鄉鎮初中就讀一所“大學”。

這所名為“立人”的大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罕有的存在,它沒有自己的校舍,只能借用初中的宿舍和教室,硬體設施落後;它沒有校長,沒有固定的管理團隊,資金基本依靠公開的小額募款;它的第一期只是15天的暑期學校,學員不到80位。但是,它有令許多正規大學都羡慕的師資,還有著高遠的理想:讓學生感受真正的大學教育,以自由、開放的方式探索民間高等教育的可能形式。

 

停電的那個夜晚,授課的導師是熊培雲,講課內容是“我的學思歷程”。為了保證課程照常進行,義工和志願者們買來了蠟燭,在課桌上、講臺邊點燃。燭光搖曳中上課的場景很快被學員拍照併發到微博,“最浪漫的一課”吸引了許多網友的轉發。

幾乎是在同一個時間段,另一條微博也廣為流傳:“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像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這段話的作者秋風正是立人大學的導師之一。在這個夏天,近百名年輕人和秋風、熊培雲等導師一起吟誦詩歌、開讀書會、仰望星空、排演戲劇,探索了另一種教育模式,也體驗了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小鎮的闖入者

“讓理想主義更理想主義,讓腳踏實地更腳踏實地。”在報名表中,汕頭大學商學院學生蘇順德寫下了這樣的話。

從6月底開始,陸續抵達的年輕人打破了蘄春縣青石鎮的平靜。

青石是一個典型的中部地區小鎮,地處大別山南麓,一條蘄河蜿蜒而過。儘管山和水帶來了詩意,但和大部分中國鄉村一樣,小鎮正日益失去活力,大量中青年外出打工,孩子們則投身應試教育的系統,起早貪黑,冀望通過高考改變命運。

隸屬於以應試教育聞名全國的黃岡市,青石的大部分居民對大學的真意並不瞭解。立人大學開學前,義工陳仲偉去學校附近的店裡複印招生簡章,女老闆問他:招來一名學生,能拿幾百的回扣?

陳仲偉複印的招生簡章僅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則通過網路發出。義工們並未做太多的推廣工作,但回應者眾多,80人的招生計畫,報名的人數超出了三四倍。

“讓理想主義更理想主義,讓腳踏實地更腳踏實地。”在報名表中,汕頭大學商學院學生蘇順德寫下了這樣的話。

這也代表了相當多報名者的心聲。高中畢業生和大學低年級學生是立人大學的兩個目標群體,前者往往對大學所知甚少,不知該如何度過即將到來的四年;後者則常常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感到失望,在同學群體中顯得另類、孤獨。

最終入選的高中生來自全國各地,一位名叫萬永生的男孩騎自行車從河南趕來——在他們中學,“騎行中國”是學生自發組織的特色活動;而大學生們所學的專業五花八門,甚至有一名學員的專業是“武器系統與工程”,後來,他被同學們稱為“導彈哥”。

突然的闖入者給小鎮帶來的衝擊不啻為一枚小小的炸彈。最直觀的現像是:青石中學附近幾家超市的臉盆、涼席等生活用品賣得特別好;學校食堂偶爾不開夥的日子,一百多人外出吃飯,周邊大多只有一口鍋的小飯店忙得不可開交;學校對面小賣部的冰棒也一度賣斷了貨。

不少城市孩子是第一次到鄉鎮生活,他們從學校旁邊的商店買回奧利奧餅乾,結果發現包裝上的名字其實是“粵利粵”……

年輕的毒

劉瑜說,和許多同時代的人一樣,她也在年輕時中了很多“毒”,以為“農民起義就都是可歌可泣的,北洋軍閥就是民不聊生的……”

北京大學的張健和清華大學的劉瑜是前兩名抵達立人大學的導師,他們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校友。

張健開設的第一門課是“國家:起源與組織”。第二天,張健和劉瑜進行了一場對談,講述各自的學思歷程。定下這一主題是義工陳仲偉的主意,他在網上看過臺灣大學“我的學思歷程”系列講座,並將其移植到了立人大學,要求每位導師都做一次這樣的分享。

“我的學思歷程從一片空白,到隨波逐流,到頭重腳輕,走了很多彎路。”劉瑜說,和許多同時代的人一樣,她也在年輕時中了很多“毒”,以為“農民起義就都是可歌可泣的,北洋軍閥就是民不聊生的,西方議會都是互相攻訐,資產階級都披著溫情脈脈的面紗”。後來,她又隨大流讀薩特、尼采,因為“那時手捧一本布迪厄、福柯就等於現在手裡拿著一部iPhone4”。到最後她才發現問題意識的重要性,體驗到“小孩子在大自然中發現一種草叫什麼的欣喜”。

學生們早就為這位明星級的學者準備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有學生舉手說:感覺自己周圍的同學缺乏政治熱情,不知你們當時的大學氛圍如何?劉瑜答:生態更多樣化,怪人更多,但是,任何社會中懷有政治熱情的人都是少數,這並不是壞事,好的公民文化是參與型和冷漠型的結合。“問題是,你可以不關心政治,但不能‘被不關心政治’。”

幾輪問答下來,學生的提問逐漸發生了轉向,好幾個人都開始請教愛情問題:如何處理愛情和學業的關係?對愛情應該抱有怎樣的態度?

“每次和年輕人交流,愛情都是必然被問的問題,最後我們都成了知心大哥、大姐。”張健說。

“可惜連嶽不在,”劉瑜笑言,“我大學4年就是愛情專業戶,從愛情中學到人性的很多東西,愛情是真正普世的。我的建議是,要勇敢,30歲以前儘量follow your heart(聽從內心),但不要讓別人為你的理想付出代價。”

最窮的浪漫

在這所中國最窮的大學,浪漫卻並不是奢侈品……

青石的天氣和學生們一樣熱情,位於頂樓的多媒體教室像是一隻巨大的蒸籠,沒有空調,電扇呼呼吹出的都是熱風。劉瑜只能一邊講課,一邊擦汗。“再次領教了南方的夏天,熱得我呲牙咧嘴。”

在這個手機沒有3G信號的小鎮,物質的匱乏考驗著每一位導師、學生和志願者。

導師來上課,全憑自願,不但沒有講課費,還要自掏路費,輾轉換乘多種交通工具,住在鎮上唯一一家賓館,每晚房費80元,房間時常有蟑螂出沒。

比起學生和志願者的住宿條件,賓館已經算是天堂了。青石中學的宿舍裡只有硬板床,有的窗戶沒有玻璃,房間裡悶熱不堪,學生們往往是淩晨一兩點鐘才能入睡,早上五點就醒了。“到這兒的第3天,被褥裡居然跑出一隻蟲子,我當場就崩潰了。”志願者陳永明說。

但艱苦的環境抑制不了學生們的好奇心和討論欲。“張健老師關於國家起源的課程講完後,我宿舍裡的討論太激烈了。”學生何囅?說。

上了幾天課,悶熱的天氣絲毫不見好轉,義工們用微博求助。很快就有網友匯來了3000元,指定用於購買冷風機。

在網上,立人大學的關注者和支持者甚多,不僅有熱心人主動捐助冷風機,連校徽也是微博上的一名藝術家自告奮勇義務設計的。更重要的是,這些默默的關注者為立人大學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支援——立大僅向每位學員收取200元學費,並採用小額募款的方式籌得2萬多元。在結業後公佈的財務明細上可以看到,大多數的捐款金額是一兩百元,最大的一筆有一萬元,最終的結餘部分被用作學生的獎助學金。

在這所中國最窮的大學,浪漫卻並不是奢侈品。第一天的課程結束後,一些學生不經意地抬頭,看見滿天繁星,忍不住叫了出來。遠離城市的青石沒有光污染,星空也顯得格外明亮,甚至能看見淺淺的銀河。從此,三五成群地去蘄河邊看星星成了風靡一時的活動。

剛到青石,劉瑜就撿到了一隻小狗,並把它帶到了學校。大家給小狗取名“子彈”,語出劉瑜的書《送你一顆子彈》。很快,這只名為子彈的小狗成了立人大學的明星,它會在上課時跑進教室,學生們輪流給它餵食、洗澡,帶它去縣裡看病,甚至還給它開通了微博帳號。

校園停電後,不僅晚上的課在燭光中進行,之後兩個白天的課也移師戶外,在蘄河邊的沙灘上。熊培雲講胡適,希臘女作家芒果講柏拉圖和理想國,學生們圍坐一圈,引得路人駐足觀望。

一起去讀詩嗎?

校園裡經常可以見到她舉著機器拍攝視頻,見人就問:“你餓嗎?”“你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