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新橋連接兩端 重建希望與新未來

2011/11/10 14:02
2,638次瀏覽 ・ 1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10
檢舉

照片

[公民記者廖同榮/南投報導]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莫拉克災後,橋樑重建已脫離早期橋梁興建之舊思維。行政院重建會會同交通部等部會以新思維、新科技、新材料觀念推動下每一座重建橋梁均能脫胎換骨,屹立不搖,接受另一世紀嚴苛氣候的挑戰,也因此復建了多座相當具有特色之橋梁。

行政院重建會基礎建設處顏久榮處長表示,這些橋梁在規劃復建階段,就從工程角度與技術層面上,邀請了當地居民與地方政府、水利專家指導,並聘請國內知名工程顧問公司,以能兼顧通行便利與提升當地產業發展來做最佳效益設計,因此,橋面提升、減少落墩、加強基礎穩固性及增加景觀、文化特色,成為此次重建橋梁的共同特徵。

照片

他表示,台27線新發大橋由原來6跨40M長預力混凝土梁改建為最大跨距150m總長465m的鋼橋。當初橋梁設計時考量到荖濃溪排洪及土石流量沖擊,各橋墩基礎採用7M外徑沈箱式井筒基樁,其中座落於荖濃溪主河道基礎P2井筒式基樁外徑達12M,除了將原有橋面提高28M以增加通洪橫斷面,上構也配合當地景觀採桁架式綠色塗裝處理。

他指出,台20線甲仙大橋跨越了旗山溪,為了增加排洪斷面,由原來10跨30M預力混凝土梁上構,改採三跨152M、90M、60M大跨距鋼箱型梁橋樑,下部結構採用2M直徑、長30M全套管基樁,入岩深度平均為15M。該橋在設計時由地方挑選上構顏色為芋頭紫色,及橋欄杆為芋頭竹筍圖騰,完成後成為南部橫貫公路最重要景觀橋梁。

另外,如台24線伊拉橋為通往屏東縣霧台鄉重要的道路,原有橋長僅53.5M之預力混凝土橋梁,且淨寬僅5M,莫拉克颱風豪雨全橋摧毀,河道變寬,為徹底解決進出霧台鄉交通,仍重建新橋,全橋增長為654M,而大跨距為80M、140M、140M、80M共440M,引道亦採5跨共214M,且下部結構皆為井筒式沈箱基礎,在隘寮溪主河道橋墩更高達75M,橋梁上部結構亦採用了3種工法,A1至P1採用就地支撐工法,P1至P5採用平衡懸臂工法,P5至A2採用支撐先進逐跨架設工法,橋面寬度為10M標準雙車道之設計。

由於台灣河川特色陡峭短小,流水湍急砂石含量高,加上台灣坡地地質脆弱,地震颱風豪雨多,山區橋梁道路飽受土石流嚴重威脅,在這次莫拉克颱風橋梁已改變過去觀念,重新檢視地質環境條件順應大自然,在莫拉克災區主要河川、公路系統幹道橋樑多已重建完成或接近完工階段,高雄甲仙大橋、六龜大橋、新發大橋、旗山橋、南投日月雙橋、阿里山達娜伊谷吊橋、福美吊橋因工程技術提升又能配合當地文化、景觀,相繼完成發揮了交通、產業運輸、觀光等多重效益;另外,積極趕工的雙園大橋全國橋柱最高的伊拉橋,將來完工後,除能發揮交通、產業運輸及觀光等效益外,也勢必成為當地著名新地標。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