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談參選人大選舉過程
選舉之後,動機、經費、下一次
◎喬木
2011-11-18
北京外國語大學選區的海澱區人大代表選舉,已於11月8日投票。共有8030人投票(回收票數),選出一個代表名額。最終得票:
彭龍4127 (正式候選人,副校長)
喬木1296 (獨立候選人,普通副教授)
吳青1080 (獨立候選人,現任代表,退休教授)
蔡劍鋒993 (正式候選人,北外出版社外研社社長)
棄權208 ,廢票258。
第一名得票剛剛過半,已經勝出,不需要我和他作為前兩名再投一次。作為選票上沒有名字的"另選他人",喬木及其志願者團隊,通過一個月的堅持努力,不僅言傳身教了民主的理念和過程,也有了一個可以告慰的結果。
喬木尊重選民的選擇,承認選舉的結果。祝賀彭龍副校長當選,感謝大家的支持。
5年一次的選舉已經結束,我要回到正常的工作生活軌道。
大學教授的三項工作:教學、科研、公共服務,我會繼續投入。並積極尋求在體制內為北外的發展、師生的利益建言獻策。
回首過去的一個月,艱辛自知,壓力山大。事情發展到最後已遠超出了我當初的想像。
我有許多需要總結反思的地方。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幫助我。
一、 動機
動機是一個非常無聊,難倒無數當事人的問題。不管你說什麼,總有人不信。別人又不可能鑽到你的腦袋裡。一個理性的人,更會在意程式的公正透明和結果的合理自然。因為動機太主觀,有時連當事人也說不清楚。
但我還是願意說說動機,像我一貫的坦誠直率一樣。
1) 發出聲音、主張權利。
來北外10年,我在住房、考核(職稱評聘)、子女醫療保險、入託、學術自由、校園管理等方面有不同的情況和看法,和許多同事也有類似的交流。作為民選的教代會代表,我按表決程式就勞動仲裁委員會的構成,投了唯一的反對票,本來最正常不過,也是學校民主的最好的體現,但卻遭受莫名的壓力。最讓我覺得老師的權利和呼聲被忽視的,就是今夏的英語樓(紅樓、電教樓等)外立面裝修、拆換窗戶、空調等(辦公室現在還有後遺症)。這不光是花錢、麻煩的問題,還有理念、尊重歷史和個性的問題。
在平時的接觸當中,學生對食堂、自習室、各種管理問題更是多有抱怨。
我想,不管是作為普通老師,還是教代會代表,都在學校的管理體制內,發聲不易,觸動更難。比如關於子女醫療保險只報銷100元的問題,反映了30年,也沒有任何改變。那麼,能不能利用更大的平臺,借助相對平等獨立的身份,發出聲音,推動變化呢?剛好有了人大選舉。這一公開合法民主的形式,總要比背後的抱怨、私下的串聯、"楊白勞郵件"的住房訴求要好吧?
而且,作為北外的人大代表,不光反映師生的呼聲,而且可以瞭解學校的難處,在外面呼籲,為學校爭取政策、經費、土地、資源的支持。有些事,學校領導不一定好說,我作為人大代表,完全可以說。
2) 以民生促民主。
如果說我只關注北外的那點事,那就低估了我的政治追求和濟世情懷了。作為人大代表,當然更在意民主和權利。可是不能改善民生的民主,不是好民主,不能帶來可持續發展的權利,不是好權利。一旦當了代表,我就會在更大的平臺上發聲,呼籲推動民生。
因為作為世界上最有錢的政府,我們國家完全有能力改善民生,只是缺乏信心和推動。
今年我國GDP將達創紀錄的45萬億元,財政收入將達10萬億元,外匯儲備3萬億美元。
就說財政收入吧,年均增長30%,我們每個人的收入有同比例的增長嗎?恐怕是物價在飛吧。只要拿出5000億,就可以實現全民醫保。可是我們花了同樣的錢在辦奧運、世博,我們花了9000億在三公消費,我們的維穩費用是6000億,和軍費持平。我們的教育經費20年前就說、今年又重申不低於GDP的4%,但實際上比例一直在下降(去年3.3%),只是由於GDP增加,總量在增加。
國富民窮,民生艱難,至少是沒有制約,人大沒有發揮真正的作用。
兩件事對我打擊很大。一是幾年前我母親在省城做心臟手術,7萬元,沒有任何醫保,我出4萬,老家兩個姐姐各出1萬5. 現在還要靠藥。每當聽到老家的電話,我就頭皮發緊。
二是兩年前,由於公辦幼稚園進不去以及同樣要交高昂的贊助費,我女兒上了西直門外一個破敗的老小區、周圍全是飯館的抽油煙機、孩子們幾乎沒有活動院子的一個民辦幼稚園,每月3000多元的托兒費,其他衣食、教育培養費,我太太一個人的工資都hold不住。
政府那麼有錢,我們納了那麼多的稅(不說收入稅,每個人只要消費,就要交消費稅),有多少花在老人、孩子身上?有木有?!有多少花在教育上?有木有?
作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事業,壓力山大,我幾乎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才能維持溫總理說的一個體面的生活。
其實我有能力,也有機會,有車(6萬8)有房(小戶型),掙得夠花,除了想著孩子明年上學的天價贊助費有點發懵外,我完全hold 住。可是,我老家的母親呢?還得忍受沒有醫保的煎熬。我下崗的大姐呢?還要培養上大學的孩子。
許多和我家庭一樣的老師、同學呢?
甘迺迪說過,一個"和諧"的社會,如果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也不可能保護少數富人。(If a free society cannot help the many who are poor, it cannot save the few who are rich)。社會上的仇富醜官、危機四伏,總需要一個解決疏導的管道,難道選舉不是嗎?難道選舉比非法集會、遊行示威、有組織犯罪、騷亂暴動更壞嗎?
我時間靈活、有專業能力、充沛的精力和可以負擔的經濟能力,為什麼就不能參選人大代表,做點實事和呼籲呢?
3) 學以致用、言傳身教、知行合一。
我有很多缺陷,性格上的,說話、做事兒上的,但我:
a、始終是個自由主義者,不願管別人,也不願被別人管,特別是思想言論上的。
b、始終是個理想主義者,想改變現實,想做一個知行合一的學者。
我先修政治學,又習傳播學,我有專業的理念和對社會、民生的瞭解。我是全國幾個半裡真正懂選舉的半個。我們在學校給學生講授民主的理念、轉型的方式,當民主來的時候我們豈能葉公好龍?
我和許多躲在象牙塔里的文人不同,我和眾多犬儒的學者也不同,我不光言傳,更願意身教,知行合一才是治學做人的最高追求。
我給學生講了很多政治傳播的理念和模式,我是所有社交媒體的研究使用者,我為什麼不把它們用到實踐中去檢驗呢?我希望我的聽眾越多越好,可上課就一個班、兩個班,最多也就英院一個年級的研究生。如果我們一起來搞一次選舉的民主試驗,會不會讓全校的師生都有一次公民教育,感受到身邊的選擇和權利?
我們始終在學校範圍內試驗。要不是最後選情複雜、面對著選票分散和網路被封的局面,我們都不打算搞網下的掃樓拜票、食堂散發。因為我們的主體選民都在網上,都上人人,我只需寫文章、發提案、答疑交流就有效果。影響再大,也就3-4周的事,11月8日塵埃落定,各忙各的。中國目前還沒有專門吃選舉飯的。我和太太的家庭責任協議也從11月9日重啟。
落選,我會向獲勝者祝賀,同時安撫支持者。獲勝,我有5年的時間,從容消化、兌現對選民的承諾。
我做了什麼不對的嗎?難道不應該有個人這麼做嗎?如果真像謠傳的我違法、我受外國操控,為什麼不抓我?不剝奪我的選民資格?還讓我以"另選他人"的方式,笑到最後,票數第二,雖敗猶榮呢?
這是我的參選動機。肯定有人不信,我就舉個重口味的例子,結婚的動機是什麼?為了美好的愛情、互相幫助、消除孤獨、經濟扶持、政治聯姻、生兒育女、男歡女愛、藏不住的胎兒、拗不過的老人......
選舉就像結婚,動機很複雜,但過程都一樣,結果受保護。
二、 經費:
大家都熟悉馬克思政治經濟學,喜歡從經濟基礎來分析問題。確實任何事情也可以從經濟角度來解釋。選舉前,許多學生幹部用手機短信(飛信)群發會議精神:
1、此事已定性,喬木受外媒資助(或受美國反華勢力操控);
2、同學們要慎重選人,喬木要走,大家還是北外的學生。
第二點,我不做回應,我在北外過去的10年和未來的20年,可以說明。
第一點,讓有關部門去查吧!告訴大家到底是哪家媒體在資助我?到底是何方勢力能操控我?
這裡我先說明一下經費使用情況。
1)兩張汽車車窗海報140元
2)600張A4彩印小海報,600元
3)5150張A4雙面複印傳單,每張9分,460元
4)5000張紀念書簽,每張0.22元,共1100元(絕大部分被沒收,沒能發放)
5)購買膠帶、雙面膠10元,臨時幫某位志願者手機充值50元、給部分學生和志願者買水果、飲料、茶點、中午刷我的卡在食堂三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