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每年超過九萬名國中生遭到霸凌 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目睹校園霸凌案件

2011/11/21 10:26
2,350次瀏覽 ・ 0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照片

日前立法院三讀通過兒童及少年福利及權益保障法雖然增加了對兒及童少年的保護措施;不過,對於校園生活安全仍然令人堪虞。去年桃園縣八德國中的校園霸凌案件曾一度引起社會大眾的熱烈討論,教育部門也將之視為校園安全防護的重要議題。

在資訊科技的今日,兒童及少年透過多元管道的資訊傳遞,即使不出門也能知天下事。尤其在社會治安、校園霸凌等事件的一再上演,也讓兒少對於整體社會不安全感的提升;在這種氛圍之下,更徒增兒童及少年心中的擔憂和恐懼感。家扶基金會日前針對全國兒少進行一項「兒少心聲調查」,研究發現8成3的兒少認為生活環境充斥著不安全感,其中與兒童及少生活最為密切的學校部分,發現學童們普遍擔憂校園霸凌事件及幫派進入校園的問題等。

 

根據家扶基金會『兒少心聲調查報告』數據資料顯示,有34.1%的兒少在生活周遭發生過校園霸凌事件;16.4%的兒少在生活周遭發生過幫派進入校園的事件;13.5%的兒少在生活周遭發生過毒品充斥的事件;12.1%的兒少在生活周遭發生過性侵案事件。.政府的九十九年臺閩地區兒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也指出:約10.1%的少年有被傷害的經驗曾有被同學毆打、踢或踹、或用其他工具傷害的經驗;40.6%的兒少有曾有被同學罵髒話或用粗話侮辱的經驗。

 

    從這些調查資料可以看出,學童可以安心上學嗎?家扶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指出,學校霸凌類型可以區分為肢體霸凌〈推、踢、打…〉、語言霸凌〈嘲笑、言語刺激…〉、關係霸凌〈集體排擠同學〉、性霸凌〈取笑對方身體或性侵害〉、反擊型霸凌〈不堪長期遭霸凌而出現反擊行為。〉、以及網路霸凌〈簡訊霸凌、線上霸凌…〉等六類。依據家扶的兒少心聲調查報告呈現,有34.1%的兒少在生活周遭發生過校園霸凌事件。換句話說,三個孩子中就有一個孩子目睹校園霸凌案件。在臺閩地區兒少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發現,40.6%的兒少有曾有被同學罵髒話或用粗話侮辱的經驗。這是相當高的比率,將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特別呼籲政府正視校園霸凌問題,並積極提出解決策略,讓孩子擁有一個安全的學習成長環境。

 

    根據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曾慧青研究員長期對學校霸凌事件的影響研究顯示,霸凌行為對霸凌者和受霸凌者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嚴重霸凌者成年後犯罪率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長期受霸凌者成人後有高比率憂鬱、缺乏自信及暴力衝突傾向。中山大學鄭英耀教授在2010年針對台灣中學生〈國中、高中、高職〉受凌盛行率調查也指出,有10.1%的中學生曾遭霸凌,其中男性為女性的二點二五倍。而世界衛生組織對英國、美國中學生遭霸凌的調查也同樣呈現有10.0%的學生有此經驗。

教育部2010年針對國中所做的「生活問卷」調查指出,長期被同儕欺負的比率約百分之十,這個數據和中外的調查數值相符合;但以我國國中生約九十二萬人估算,超過九萬名國中生有遭到霸凌的經驗。然每年校安通報的霸凌事件只有幾十件,顯示未被通報的霸凌事件不少。尤其九十九年各級學校校園事件統計分析報告中,霸凌通報案件只有288件,遠遠低於同年度臺閩地區兒少生活狀況調查的約10.1%的少年有被傷害的經驗曾有被同學毆打、踢或踹、或用其他工具傷害的經驗。那麼,教育當局背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責大任,應該要為台灣少子化的年代承擔起百年樹人的使命。

 

家扶基金會從今年度的『兒少心聲調查報告』發現,校園霸凌、性侵害等案件在新聞媒體中時有所聞,無形中也塑造出兒童及少年對生活環境的不安全感。這些兒少的心聲分別為 <1>.徹底解決校園霸凌事件,還給學生一個乾淨的學習環境。<2>.增加兒少危機意識,學習保護自己。<3>.社會可以變得更安定,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安全感,不需要為治安問題感到擔憂。因此,家扶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提出SAFE的呼籲,請大家一起為反霸凌而站出來。

S (say):勇敢說出來,當自己遭到霸凌時要勇敢向老師或父母親說出來,尋求協助;不要隱瞞事實,避免事情越來越越嚴重,或是陷入長期遭受霸凌的情境。

A (ask):時時關懷,家長要時時關心孩子在校的生活狀況,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的人際互動,並提供必要的協助,提供孩子安全的心理發展。

F (face):勇敢面對,一但發生霸凌事件,學校應立即成立專案小組,面對霸凌者和被霸凌者的狀態。並建立一套輔導機制,幫助學生朝向健康的心理發展。必要時應提供學生家長正確的親職教養方法,讓成長中的孩子學習正確的生活態度和人際關係發展。

E (engage):積極介入,如果知道同學有被霸凌的事實,任何人都要有積極介入,雞婆地向校方反應該事件。這樣才能發揮及時介入暴力事件的處理,解救同學免於身心受創的恐懼狀態。

此外,家扶基金會王明仁執行長也對政府、社會、預防部分提出建議做法:對政府而言,立法機關已修訂教育基本法第8條條文,學生不受霸凌行動之侵害,未來應積極要求學校、老師必須具敏覺性,積極介入,依法來處理校方的學生霸凌事件。對於須要接受心理諮商的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或治療的服務,確實幫助霸凌者改變偏差行為,受霸凌者的心理可以獲得發展。對社會而言,不論媒體或公眾人物都要以身作則,避免在公眾場合出現暴力行為,減少報導恐嚇威脅事件,以降低孩子學習不當行為的途徑。同時,媒體可以加強報導社會溫馨的事件,以及強化倫理道德的訴求。對預防而言,在防治霸凌方針中,預防及回應行動一樣重要,預防行動包括平時的法治觀念培養及高風險被害人(加害人)關懷行動、結合社區及民間團體共同進行預防工作等;至於回應行動則包含了給予被霸凌者充分支持,包含心理及法律協助,並清楚告知協助的措施及策略。關於霸凌者,則應清楚告知其行為是不正確的,並給予適當的處罰,結合適當矯治機制予以輔導,如團體矯治工作等,並持續防範霸凌行為的再次出現。

 

近年來國內外諸多霸凌事件,逐漸使得霸凌議題獲得重視。家扶基金會在11月的兒童人權日,特別籲請學校、教育主管單位、社區、家庭及民間團體一同防治霸凌,給予我們的孩子一個安全及快樂的生活及學校環境。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