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蔡明昌帶你勇敢面對死亡世界

2007/12/11 13:24
5,320次瀏覽 ・ 0次分享 ・ 1則留言
PeoPo推 0
檢舉

2007.12.10

照片

 

死亡是恐怖的嗎?您如何面對死亡?嘉義社大通過教育部認證的五門課程中,以「生死教育」最引人注目,也最具生命教育意義。社大執行長陳柏濡表示:由南華大學蔡明昌教授所開設的「生死教育」課程,每學期報名人數都處於滿額狀態,主要原因在蔡老師活潑的授課方式,以及以引導學員跳脫傳統死亡觀念,利用「生命價值的意義」去闡述生命個體的內涵,讓學員得以轉換心情正面思考生、死之間的死亡哲學鋪陳,學員葉銀泉說:聽過蔡老師的課,你不會再因為頭髮泛白、皺紋加深就想到死亡,你會覺得活在當下的每一秒鐘都是幸福的,都應該時時刻刻珍惜的。

 

老師指出:台灣漸漸邁入高齡社會,安養、療護是未來社會所必需承擔的責任,另外一塊非常重要的是「死亡教育」,千萬年來;人類不時運用智慧再改善「生」「活」的品質,然對於「生之外的世界」卻少有墨海貢獻,也就是說在不斷的提昇活人生活品質的同時,並未兼顧「死亡」應有認知,這其中除了臨終者面對死亡的恐懼之外,直接也會影響亡者的家屬、親友、同事的悲情,也就是說每年必需被死亡問題困擾的人數相當多,在這種情況之下,社區大學開設足以提昇慰藉靈性的生死教育課程,對年紀漸長的社大學員來說,是極具正面意義的。


照片

陳柏濡指出:台灣的醫療機構也越來越重視臨終照顧的問題,除了極佳的安寧照顧環境之外,宗教的適時關懷也在照顧網絡之中形成,在漢民族的社會中「善終」是很重要的,任誰都不願意帶著悔恨或自責的死去,因此「有尊嚴的瞑目」是臨終者在死亡關頭非常在乎的事,蘇格拉底說:「稍有價值的人不會只計較生命的安危,他唯一顧慮的只在於行為之是非、善惡」。這與漢民族的生死觀略為相近,為引導社大學員以健康的思維面對死亡議題,下學期更增加「在現代文學遇見生與死」的課程,由南華大學講師呂淑玲開設。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