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碳排量續增下簡易可行的抗暖化方法

2011/12/07 18:57
2,109次瀏覽 ・ 6次分享 ・ 0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碳排量續增下簡易可行的抗暖化方法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正在南非德班密集進行,看守德國(Germanwatch)與歐洲氣候變遷行動聯盟(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同步發表二○一二年度氣候變遷表現指標報告,台灣較去年退步三名,從去年四十七名退到今年第五十名。過去四年,台灣排名分別為三十二、四十七、四十七與五十名,一路持續下滑。與去年相較,倒退幅度最大項目在「國內及國際氣候變遷政策」,國際政策排名從九掉到二十四、國內政策從十九名掉到二十八;表現最差的是「減碳目標」去年五十八名,今年五十九名,從倒數第三名掉到倒數第二名。

  其實國內一方面高喊節能減碳,但是卻未有因應政策推出,加上各企業碳排仍持續增加,因此才會被看守德國與歐洲氣候變遷行動聯盟發表的二○一二年度氣候變遷表現指標報告評為五十名。

  在政策未能即時引領國內節能減碳方向時,一般老百姓該怎麼做才能減少碳排?其實聯合國氣候變遷小主席怕卓里及全球暖化之父韓森博士都極力推薦從改變生活習慣下手,特別是改變飲食-食用食物鏈底層的飲食是個人所能做,最能幫助地球減緩碳排的方法。因此推展蔬食及有機農耕是刻不容緩的要務。

  除了蔬食及推展有機農耕外,其他諸如種樹 護樹 走路 騎單車 無車日 使用電動車 隨手關燈 減少擴張式生產及消費,對地球的暖化也都會有相當的助益。期盼大家馬上採取行動,因為距離地球暖化的臨界點已不遠,保護地球就是保護自己,不要讓過去大滅絕的悲劇在我們自己或子孫身上發生。
  當然做為一個高瞻遠矚負責任的政府,確實可行的抗暖措施一定要定位在國家層級安全,不可因選票考量而錯失了這個最後的機會。 


以下是自由時報在2011年12月7日的報導(由奇摩及中廣發布,請大家參考。)

全球排碳指標 台灣連4年退步

〔自由時報記者劉力仁、陳炳宏、林毅璋/台北報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大會正在南非德班密集進行,看守德國(Germanwatch)與歐洲氣候變遷行動聯盟(Climate Action Network Europe)同步發表二○一二年度氣候變遷表現指標報告,台灣較去年退步三名,從去年四十七名退到今年第五十名;學者批評這張成績單證實,台灣節能減碳政策「心口不一」、都是喊假的。

這項評估針對CO2總排放量占全球九成以上的前五十八國,根據CO2排放改變趨勢、CO2排放量以及氣候變遷政策三項來評分。

過去四年,台灣排名分別為三十二、四十七、四十七與五十名,一路持續下滑。與去年相較,倒退幅度最大項目在「國內及國際氣候變遷政策」,國際政策排名從九掉到二十四、國內政策從十九名掉到二十八;表現最差的是「減碳目標」去年五十八名,今年五十九名,從倒數第三名掉到倒數第二名。

與台灣毗鄰的南韓、新加坡表現也不佳,今年南韓排名四十一名,新加坡排名五十一名。中國的排名也持續下降,從第一年的排名四十九名,一路掉到今年的五十七名。前三名從缺,表現較好的是瑞典、英國與德國,最差的是沙烏地阿拉伯、伊朗與哈薩克。

台大大氣系教授徐光蓉表示,政府近年一再宣稱減碳有成,但二○○八至二○○九年金融風暴導致全球CO2排放顯著下降,所以愛爾蘭、西班牙排名上升,台灣的排碳趨勢也是如此,二○○八至二○○九年因金融危機全球CO2排放顯著下降,政府卻不斷地將此變化當做減碳成果。而上月初公布「新能源政策」還強調二○○八至二○一○年CO2排放密集度持續下降,卻同時承認二○一○年因景氣復甦,CO2排放已上升六.二%。

徐光蓉表示,不管政府如何宣傳與美化,透過國際組織的評估報告,很清楚發現,實際表現和政府宣傳有很大差距,政府節能減碳心口不一。

環保署長沈世宏表示,此次影響名次最大因素是「溫室氣體減量法」尚未通過立法,此外,新的能源政策報告直至十一月才送出,未趕上九月截止日,也是成績退步的一個原因。溫減法草案若在這個會期遲遲未過,環保署會將「二氧化碳」公告為空氣污染物,預計最快於明年二月提草案。

能源局副局長王運銘強調,現在各國力行減碳,我國二○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密集度較前一年度下降四.二八%,表示近年來,我國的GDP已逐漸與二氧化碳排放量脫鉤,狀況持續改善。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及能源局的統計,我國近年來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量分別為二○○七年的二六三百萬公噸、二○○八年的二五二百萬公噸、二○○九年的二四○百萬公噸與二○一○年的二五四百萬公噸。


影片來源說明:此公益短片是由SMTV(無上師電視台,全球性衛星電視頻道http://suprememastertv.com/tw/)所製作,影片以英文發聲,熱心的網友Jinnder嵌上大字幕,是想讓更多不懂英文的華人也能了解短片所要表達與訴求的內容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