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棉被
師傅用棒槌敲打著棉弓,是古早臺灣人對手工棉被的記憶,而在手工棉被的背後,還存有傳統的文化習俗,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回味。
一朵朵如棉花糖的純棉花,在經過開棉、舖棉、彈棉、壓篩、牽紗、掄紗的步驟,就能完成一條暖呼呼又柔軟的手工棉被,這可是許多台灣人的古早回憶。
我們是小孩的時候就蓋這種手工的了啦!蓋到現在七十多了也還在用,機器做的蓋一蓋都會結成一團,這手工的棉是用人工下去舖下去做的,你蓋的時候,他那個都縫得很舒適,不會說會結成一團啦!
做一條溫暖厚實的棉被,除了需要多道程序之外,使用的工具也因為過於笨重,讓製作費時又費工,使堅持每個步驟都要手工製作的師傅日漸減少,手工棉被的生產技術也逐漸失傳。
手工棉被的話,他沒落的原因當然就是說他成本比較高,他的工比較多,用一般機器就會來得比較便宜,當然消費者會覺得便宜就好,不用蓋那麼貴的東西,會做的也很少,又會做的人年紀又大,年輕人又不學,導致他沒落的原因。
在傳統的年代會訂做手工棉被來作為嫁妝,台灣的長輩認為,夫妻要蓋同一條棉被感情才會好,如今講求手工製作的人已經不多,這樣的文化習俗,也不再常見。
人家都有買床頭床尾、買棉被買床罩都有啦!古早就有了啦!六七十年前,人家就這樣了,算我會做棉被的人就會這樣買了啦!(跟現在比起來有比較少嗎?)喔有較少,有的人較乾脆、較不想,就買買就好。
手工棉被的意義,不單單只是暖和身體,對台灣人來說,其具含的文化精神,更是我們應該去保存的。
淡江新聞 黃柏崴 林芷稜 採訪報導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