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長照-訪視篇
全球都在老化,北歐福利國丹麥到了2050年,
八十歲以上的人口就將佔10%,怎麼可能靠政府補助來支應長期照顧需求?
因此得提供有效率而且恰合需要的服務,把有限的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獨立特派員走進丹麥社區,實地跟著評估員挨家挨戶拜訪,看他們怎樣在老人家裡,從裡到外仔細評估他們的起居作息,包含洗澡做飯,連一把椅子都不放過,才兩頁的評估表格卻勝過台灣多達十四頁的訪視問卷。
全球都在老化,北歐福利國丹麥到了2050年,
八十歲以上的人口就將佔10%,怎麼可能靠政府補助來支應長期照顧需求?
因此得提供有效率而且恰合需要的服務,把有限的資源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獨立特派員走進丹麥社區,實地跟著評估員挨家挨戶拜訪,看他們怎樣在老人家裡,從裡到外仔細評估他們的起居作息,包含洗澡做飯,連一把椅子都不放過,才兩頁的評估表格卻勝過台灣多達十四頁的訪視問卷。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從事長照領域近9年,從貼心芬蘭系列、預演長照北歐經驗、運動處方、老人遊樂園等到近來的丹麥長照系列,幾乎沒有錯過每一集的節目。節目帶出的想法與挑戰,發人省思,鼓勵著一群默默努力的團體有個努力的參考。
看見一則部落格的文章『多年來,推動高齡運動,尤其是預防老人跌倒,一直是關渡關懷站所有志工努力的目標,…,尤其在看到公視報導北歐芬蘭、挪威等國家在老人長照及運動方面的努力方向,跟我們的目標竟有相當多的契合,讓我們有吾道不孤的感覺,也讓我們有再繼續堅持下去的動力。』
這群可愛的志工讓人感佩,也因此激起一些想法,本人建議:
1.請公視將「獨立特派員」在這幾年陸續撥出的長照一系列影片集結起來向政府”致意”,促使政府需要趕緊換個腦袋、上緊發條做事,加速對台灣長照的照護品質提升。
2.老齡化不斷攀升的台灣,已有許多長者、快邁入65歲的成人及關心長者的家屬等開始重視此節目帶出的重要議題,來到中心常常會跟我們討論”獨”帶出的問題,也讚許”獨”關照高齡問題,可見貴節目帶給普羅大眾已漸漸建立好的長照觀念與資訊,但從家屬口中得知,節目的時段實在是太晚了…。當然,黃金時段絕對與收視率有關,不過,公視是否可跳脫俗世的算計,可繼續堅持對好節目的支持,因此撥放時間有否可能再提前一些時段,讓更多的關心此議題的大家可以看到及學習。
3.當播放他國的優秀之時,是否也能整理台灣的好。例如:台灣各地城市與鄉村,從長青大學、社區據點、安養護機構、長照機構、護理之家、老人日照中心等,其實都有許多寶貴感動的照顧經驗,更有用心默默經營的好機構,若能透過獨立特派員的專訪,讓好還會更好的循環之下,台灣長照一定會更好。
以上淺見。謝謝作者的用心,但也請相信台灣的長照會愈來愈好,因為大家各司其職,"獨”的用心挖掘真相,而實務工作的我們努力、用心的服務,台灣沒有理由不進步,是不?
我支持shiang的建議, 這個節目帶回了丹麥寶貴的經驗,可以帶出很多想法與挑戰,也可以帶給台灣長照進步的動力,產生不一樣的火花.如果可以想辦法讓更多人認識這些, 產生更大的效益 那大眾傳播的價值就更為提昇了!
我覺得patient-centered的概念很重要,不要說是醫療服務業,就算是一般的服務業也是顧客至上,要以被服務者的需求為主,如果從照顧者、評估者訓練一直到真正到居家評估、照顧,都能秉持一貫的服務精神,那服務的品質絕對遠遠超過例行公事般的照顧,看到影片中有比較丹麥的評估單張與台灣落落長的14頁的評估單張,就可以發現其實丹麥他們很重視對老人的尊重,應該是這樣的照顧是一個全人的照顧,是真正照顧"人",所以理應花多一點時間在與當事者溝通,而非看著紙張勾選,我覺得很有道理呢!另外也看到他們的照顧服務員都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我覺得這樣子的工作態度對於整體照顧品質也有很大的影響,因為照顧者的心情多少都會影響被照顧者,且照顧者的心情也會影響到本身的照顧技巧和內容,所以很想知道丹麥怎麼去訓練這些照顧服務員,擁有樂觀正向且有同理心的氣息~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丹麥照顧者的愉悅台灣也有可能
只是要有方法與努力去做
現在的問題是
你講太多會有人反彈
拒絕外國月亮比較圓的看法
還會生氣
最好天天都多看到"台灣之光"
可惜丹麥居服員無法被稱為台灣之光
我想
帶著謙卑有自信的心願意仔細看別人的態度來相互見習是進步的要素
但有權的人也要關心又看得懂才可以
我想從影片看到的丹麥長照服務中我們可以學習改善的地方主要有二:
1. 最接近瞭解老人生活的照顧機構與政府的社工評估單位可以緊密合作, 以利資源逹到最有效也最適切老人需要的分配.
2. 簡化評估程序中的問卷量化統計, 目前台灣的評估問卷實在是太冗長了, 不但加重了評估人員的工作量, 更會讓老人覺很嫌煩. 更重要的是長照服務中需要著重的應該為被照顧者的實際生活環境及活動的觀察與協助, 過分依賴及局限在問卷上的問題, 很容易會忽略了關鍵的細節, 長遠甚至會影響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在丹麥的長照系統中,我看到兩個很值得學習的重點,一是他們能做到資源合理利用; 二是讓老人活得有尊嚴。
評估員對老人狀況的評估,是很好的是讓資源可以配合老人的需要,而不是一直給一些老人可能無需的服務,這種針對個別案例提無服務,並定時檢查老人在需求上是否有改變,從而提供相應的服務,這是資源合理分配利用的表現。雖然這可能會增加人力需求,但長照的宗旨不是"給予"資源與服務而已, 而是在於"照顧",照顧的最好體現在於有沒有乎合切身需要,而且他們重視評估者與老人之間的溝通,並非問卷式的一問一答,而是聆聽老人在日常生活的狀況,評估者作出判斷是否要提供服務,因此,評估者的訓練與專業知識顯得非常重要。要分配資源也許不難,但要做到合理利用,卻不能只是紙上談兵。
丹麥長照重視老人的生活幸福感,老人家需要服務資源與照顧,並不代表他們需要依賴政府,讓老人能活動得尊嚴與自我存在感,我想這是長照的核心價值。
丹麥的長照服務能夠廣為人知,也許值得我們參考他們是如何作宣導的。
這段介紹很棒,算是簡潔有力的介紹丹麥的最真實的長照服務輸送過程。很多人會說阿北歐國家就是賦稅負擔率比較高,當然服務也比較多。可是影片中提到的服務評估量表卻讓我心有戚戚焉。之前因系上實習去了某區的老福中心擔任獨居老人清查的家訪志工,主要是了解老人和通報後的實際狀況,順便推廣緊急救援系統。但如同片中所述,台灣的評估量表太多太複雜。自己連訪談技巧都還沒掌握好,卻得不斷的問老人家經濟、身體狀況如何如何。可怕的是回機構還得直接用電腦進入社會局的系統建檔,建檔的程序也相當複雜(初篩表等等)。
我覺得台灣長照的人力投入確實是需要加強,但在實體的服務進入前,有必要先檢討我們的程序是否符合老人家和工作者的需求
這段影片中可以看出個人化服務對老人長期照護的重要性.
個人化服務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每200位居民配給一位評估員是合理的數字,但台灣要達到這樣的環境,還有很長遠的路.另外個人化服務當然也包括問卷的設計與回答.相較於丹麥的2頁,且問卷中評估員覺得與訪視無關的問題可以跳過,台灣的十四頁確實太多,也增加評估員的工作壓力,這一點確實需要改善.
最後,評估員的專業訓練也非常重要.至少一年的訓練期,且觀察力與溝通能力極為重要,而工作壓力是影響的關鍵要素.台灣要做的不只是提供對老年人友善的環境,還要對長照者提供更好的環境.
我也支持shiang的建議,此段影片引人深思,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有很多值得檢討與學習。
丹麥政府致力老人照護,因而在過程面上善用資源,實際評估個案問題進而解決個案真正問題,在結果面最終目標為協助老人重新找回個人尊嚴與價值,其背後的用意應是期望老人不要變成國家社會的負擔,期遠見值得我們學習。
有計劃的人才培養及訓練真的很重要,這關係到資源是否使用在真正需要的人身上,避免資源浪費。
看了丹麥的經驗,相信只要有心,我們一定也會有進步的,加油!
近年來台灣要發展的長照計畫正開始推展,如同節目所說須配合台灣人的文化作修訂,是建立老人公寓或居家服務,政府須做出評估。
老人化社會,民眾的價值觀亦須作教育,強調提升老人自我照顧的能力,延緩靠人照顧的時間,而非ㄧ眛給資源,看丹麥投入許多資源於老人的身體健康維護,促進動機以及設計運動內容,此想法很值得分享。
近年來台灣要發展的長照計畫正開始推展,如同節目所說須配合台灣人的文化作修訂,是建立老人公寓或居家服務,政府須做出評估。
老人化社會,民眾的價值觀亦須作教育,強調提升老人自我照顧的能力,延緩靠人照顧的時間,而非ㄧ眛給資源,看丹麥投入許多資源於老人的身體健康維護,促進動機以及設計運動內容,此想法很值得分享。
看了丹麥這部長照訪視的影片,提醒我們在長照的過程裡,被照顧者的需求及照顧品質應被列為最重要的核心及評估考量,在提供身體的、心理的和社會的照顧的同時,不能僅以滿足醫事或居服員的”工作完成”為考量。就照服員在社區的人力分配比例,每週的探訪次數及停留時間,與家庭醫師的醫療資訊配合,尤其訪視評估時,特別著重在需求的溝通及當下生活環境的問題,在在顯示其對被照顧者生活需求細節的用心。而在台灣的長照評估則需完成多達14頁的問卷評估,評估員在評估時大多以完成問卷填寫為目標,猶如身家調查式的冗長訪談後,再將資料攜回整理,打字輸入電腦。而健保及行政工作人員的工作重點,則以審核、監控資源分配、保險支付對價工作等,疲於這些資源分配的同時,我們的長照制度較少關注所提供的服務內容及服務方式是否符合被照顧者真正的需求及內心的感受。
丹麥的長照有一個特色即在”給予”的過程,他們亦同時提供健康促進服務的資源,提供老人醫學諮詢,幫助老人自我幫助的能力,尤其對75歲以上的老人不論有無生病,每年有一次的訪視健康計畫,同時也利用此機會傳達一些長照的服務資訊,丹麥的長照系統因有健康促進的配套措施,人民需對自己的健康負責,而不是長期的依賴政府無限制的”給予”, 讓多數人可以脫離長照資源的依賴,重新站起來。如此更能彰顯人的尊嚴和價值。
這一則影片介紹丹麥長期照護的居家訪視,評估需求與決定服務內容是居家訪視的重點,丹麥的訪視制度給予個案評估員很大的自我裁量空間,使得服務提供符合個案需求,我覺得這是很好的。通常自由裁量權大的話,效率會低,但若是人力充足的話,我認為讓個案評估員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權是好的。
再來就是,我認為台灣政府許多政策並未積極讓民眾知道他們的權利,例如現有的勞健保,還是有許多民眾認為自己是白白繳錢給政府。所以我認為,假設未來長期照護保險法要推動的話,務必要像丹麥一樣,將詳盡的資訊手冊送達民眾手中,讓民眾了解他們能夠擁有那些服務。
丹麥政府和台灣政府所提供給老人的長照服務雖然不盡相同,完善度也有差距,但是要確認老人有受哪些福利與補助的話,就需要經過訪視專員的專業分析與評估。影片中的丹麥專員最大的特色就是以受訪者為中心的訪視方法,盡量不耽誤受訪者的時間,只問最必要的問題,以給予其所需的服務,另一方面來說,確認受訪者是不是有能力脫離現行中的輔具與服務也是相當重要的,不但能給予年長者更多的自主性,也能節省社會資源,給更多需要的人。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