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林口竹林山觀音寺■

2007/12/15 15:55
35,135次瀏覽 ・ 22次分享 ・ 5則留言
PeoPo推 6
檢舉

林口竹林山觀音寺

竹林山觀音寺位於林口鄉菁湖村竹林路上,主祀神明為『十八手觀世音菩薩寶像』,是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來臺;竹林山觀音寺命名的由來,是因為由蘆竹、林口、龜山三鄉信眾共同供奉,故取蘆竹之『竹』、林口之『林』、龜山之『山』而得名。

竹林山觀音寺的歷史發展

竹林山觀音寺的起緣是嘉慶年間(西元1801)由福建省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大媽、二媽、三媽而來,由大坪頂(五湖、五坑、龜山)地區信徒恭迎大媽尊寶像由十八坪位輪流奉祀;日據時代日本政府積極推行皇民化運動,禁絕任何的胞宗教活動,因此企圖燒掉本寺尊像,後由陳隆先生兄弟設法暗中奉祀兩年多;後來日本政府同意興建日本風格寺廟,地方士紳找到現址做為建寺基地,竹林山觀音寺的興建計畫便開始動工,初建於民國27年於隔年28年落成,又於民國35年改建為正統閩南式寺廟,38年竣工並改寺名為竹林山觀音寺;於民國87年初著手殿宇之擴建,擴建後的竹林山觀音寺將更加恢宏,廟地更廣,更名副其實為當地的信仰中心。

竹林山觀音寺的建築特色

竹林山觀音寺外觀建築古色古香,本彬、石刻、不論鳥獸蟲魚、人物花卉、彫鏤得十分精緻典雅,匯集了台灣當地的傳統建築特色,雕刻石柱的對聯、書法蒼勁雄邁,都出自名家手筆,讓人感覺氣勢十足;此外前後庭園的設計也十分雅致,各種花草樹木在各個季節爭奇鬥艷,好不熱鬧,特別是櫻花的景色讓民眾在春天時能大飽眼福,而杜鵑花也不遑多讓,造成竹林山觀音是繁花鬥艷的美麗景色。

 竹林山觀音寺周邊旅遊

每逢星期天,廟方的義工媽媽們,會煮平安麵、炒米粉等小吃,供民眾吃平安呢!到竹林山觀音寺除了拜拜之外,廟旁也有攤販讓民眾逛逛,往停車場走還有一區美食販賣區,可以讓參拜完的民眾大快朵頤一番,也有賣玉品、古玩讓民眾把玩一番呢!

資料提供/CTIN台灣旅遊聯盟 鄭瑄頤 彙整

竹林山觀音寺虔誠的獲得 許耀斌

樹林口﹂,一個遙遠而陌生的地方。曾幾何時,大樓林立、馬路四通八達、路旁商店招牌林立的景象已取代了這個位於台北盆地西北邊緣的一個小鄉鎮。雖然如此,想找個可以佇足徘徊、回憶往事的清幽小境,也並不是那麼困難。現在,讓我們一同走進﹁竹林山觀音寺﹂,找尋古老的傳說以及失去的記憶。

從龍山寺迎大媽到林口

  竹林山寺奉祀觀世音菩薩(觀音佛祖、又稱觀音媽、俗稱大媽)為主神。其尊像是由早期(約二百七十年前)從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海龍山寺分靈割香到台灣艋舺(今萬華一帶)。當時的移民以泉州府所轄的晉江、惠安與南安等地者較多。先民們以艋舺為中心向四方移居各地,為了讓各地的信眾誠求崇拜觀音之便,即憑聖意所示佈置輪流(暫居)各地方。當時坪頂地區的善信恭請

 大媽駕到坪頂地方(樹林口、龜崙口、水汴頭、南崁等地帶劃分十八處,又稱十八坪位),按期輪流過境,得以崇敬膜拜。

  清乾隆五年,艋舺龍山寺完工,昔日佈置輪流各地方尊像皆歸返艋舺龍山寺,參與

晉寺慶典。自此以後來自十八坪位信眾每年一次恭請 大媽返艋舺龍山寺。據傳光緒廿一年,日軍侵臺時,垹坡黃世務、牛角坡黃中、東湖王家生(俗稱烏腳生),楓樹坑卓伯藤等先烈,舉義抗日恭請 大媽鎮營於黃宅。並於嶺頭應戰,日以繼夜彈盡身疲,最後請示 大媽並祈禱天地百神,一瞬間,天空黑雲白霧漸漸佈滿天空, 大媽果真顯靈,趁機撤守,而免於死傷。從此以後更加深十八坪位信眾對 大媽的信仰。

日本巡警感念佛祖之威靈

  民國廿五年,日人禁止儒道釋之信仰,故強迫神像佛尊請入指定之場所關閉。 大媽東藏西避,終不敵日警的嚴密搜查而身陷囹圄(今林口分駐所)。雖然如此,信徒陳隆、陳添秀兄弟,屢向石橋金剛(日人巡警)商討索回,均遭斥責不允。三番兩次為了請回 大媽寶像而苦求,堅決不屈,終於趁機請至陳家廳堂奉安,又被嚴禁膜拜。不料石橋金剛無故患關節炎以致半身不遂,延醫施藥未得見效。其妻日夜惶恐,特至陳家,叩頭請求 大媽寬恕。如此經過數天,石橋金剛之病體漸漸稍安,而感懷 大媽之威靈,得以暫居陳家廳堂三載有餘。

鄉民協力效勞起大廟

  民國廿六年秋季日本政府禁止恭迎輪流過境,當時林口庄湖子先賢黃永茂,林口庄粉寮水尾先賢王金生暨陳隆、陳添秀、菁埔先賢許文矮、森山周作等領導有方。不憂不懼,招集信眾協議並請聖筶決定寺

發言應遵守發言規則

回應文章建議規則:

  • 文章屬於開放討論空間,回應文章的議題與內容不代表本站的立場
  • 於明知不實或過度謾罵之言論,本站及文章撰寫者保留刪除權
  • 請勿留下身份證字號、住址等個人隱私資料,以免遭人盜用,本站不負管理之責
  • 回應禁止使用HTML語法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

公民記者留言請先登入